《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
CSTR:
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22.2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伤寒论》中的热利是指临床以身热、里急后重感、腹痛、大便反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伴随口渴、口苦、汗出、肛门灼热感的疾病。其病位首要在胃肠,病因首要是肝郁脾虚、热邪壅塞大肠。中医又将其归属于痢疾、泄泻、肠澼、肠风等范畴[1]。《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出热邪为下利的主要病理因素。《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指出下利病病位首要在胃肠。因此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和白头翁汤三方所主均为热利,属热证;且三方均原载于仲景《伤寒论》,故而称其为“热利三证”。以下从病因、病机、方证、方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胜,冯志海.《伤寒论》“热利三证”浅谈[J].新中医,2018,50(12):273-37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12-09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