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结合火针治疗面部疾患医案2 则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46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正文:面神经麻痹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以及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会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西医多采用口服药物(甘露醇、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面部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本病,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 周至3 个月的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而且后期可能出现面肌痉挛、连带运动、倒错现象,预后较差[1]。面肌痉挛是多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其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有关,以血管受压报道较多,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静脉血管。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肿瘤及囊肿压迫面神经也可引起面肌痉挛。少部分见于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的患者[2]。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海飞,孙文阔,刘凤娥,张旸.针刀结合火针治疗面部疾患医案2 则[J].新中医,2025,57(8):123-127

复制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5-04-27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