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槲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0 只SHR 随机 分为SHR 组、卡托普利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 只;10 只Wky 大鼠为Wky 组。卡托普利组灌 胃给予卡托普利30 mg/kg,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槲皮素20、50、100 mg/kg,Wky 组、SHR 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天1 次,连续12 周。尾袖法每2 周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给药结 束,称定心脏质量,大鼠处死,称定其左心室质量(LVM),计算左心室肥厚指数(LVMI);比色法测血清超 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 活性、丙二醛(MDA) 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法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左心室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Fyn、核因子相关因 子2 (Nrf2) 的mRNA、蛋白表达,以及Ⅰ型、Ⅲ型胶原(Collagen-Ⅰ、Collagen-Ⅲ) 蛋白表达。结果:与 Wky 组比较,SHR 组大鼠SBP、心脏质量、LVMI 显著升高(P<0.01);血清SOD、T-AOC 活性显著降低, MDA 含量显著增加(P<0.01);左心室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显著升高(P<0.01),Nrf2、GSK-3β 的 mR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Fyn 的mRN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SHR 组比较,卡托 普利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SBP、心脏质量、LVM、LVMI 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SOD、 T-AOC 活性显著升高,MDA 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槲皮素中、高剂量组左心室中Collagen-Ⅰ、 Collagen-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左心室中Nrf2、GSK-3β mRNA、蛋白表 达显著升高,Fyn mR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槲皮素可抑制SHR 心肌纤维化,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GSK-3β/Fyn 信号通路,激活Nrf2 诱导的抗氧化通路,减少SHR 心肌组织氧化应激 反应。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雷公藤致肾上腺功能减退的毒理机制。方法:通过中 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 和PharmMapper 收集雷公藤候选核心毒性化合物和主要靶点,在比较 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 收集肾上腺功能减退潜在毒性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利用STRING 数据库对雷公藤 肾上腺功能减退的毒性靶点基因进行分析;利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用 cytoHubba 插件根据MCC 评分鉴定核心基因。此外,利用DAVID 数据库对雷公藤肾上腺功能减退的毒性靶点 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 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通过Auto Dock Vina 1.2.2 对核心 毒性化合物和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8 个雷公藤候选毒性化合物和133 个潜在的肾上腺功 能减退毒性靶点。网络分析结果,川陈皮素、豆甾醇、雷公藤内酯酮、异黄腐酚、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雷公藤肾 上腺功能减退毒性主要化合物,MCC 评分前10 的肾上腺功能减退毒性基因为CASP3、HSP90AA1、ALB、 SRC、EGFR、ESR1、MAPK1、AR、PGR 及MAPK8。GO 和KEGG 分析显示,雷公藤通过蛋白质水解、蛋白 质自磷酸化、细胞凋亡、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学过程,细胞液、细胞外外泌体、细胞质等细胞组分、类固醇结 合、锌离子结合、肽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等引起肾上腺功能减退;通过肿瘤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MAPK 信号通路、活性氧、受体活化等通路致肾上腺功能减退。分子对接表明雷公藤的2 个核心毒性化合物与3 个核 心毒性靶点高度稳定。结论:雷公藤肾上腺功能减退的毒理作用可能通过雷公藤毒性化合物作用于133 个核心 靶点与107 条信号通路而产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用药组方规律。方法:对《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所记载的肿 胀相关医案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0 建立方药数据库并对处方数据按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化处 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分布、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分 析。结果:纳入15 位名医治疗肿胀的医案,共涉及处方100 首,包含药物208 味,总用药频次为1042 次。 高频药物(出现频数≥10) 25 种,使用频率最多的是茯苓(77 次);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则多为甘、 辛、苦,所用药物大部分归脾、肺、胃、肾经;药物功效分布最多的是补虚药;最常用的对药是“陈皮-茯 苓”;最常用的角药是“陈皮-茯苓-大腹皮”;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泽泻→茯苓”;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 10 组核心药物组合,潜在新方5 首。结论:清代名医治疗肿胀病以利水渗湿为主,不离补虚行气。同时常根 据具体情况,兼以止咳平喘、宣肺解表、温阳化湿、化痰行气等治法。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药遣方用药规律。方法:检 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06—2022 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 观察或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运用SPSS26.0 对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型、证素、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药物聚类 分析,R4.2.1 apriori 函数进行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通过Cytoscape 3.9.1 构建中药核心复杂网络。结果:共纳 入文献122 篇,涉及患者6 328 例,涵盖中医证型45 种,出现频次前4 位的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痰湿犯 肺、痰热壅肺、风热犯肺。共提取出14 个病性证素和5 个病位证素,其中病性证素频次前6 位依次为痰、 热、外风、气虚、湿、阴虚,病位证素频次前2 位为肺、脾。共使用处方150 首,涉及药物163 味,使用频次 较高的前6 味药物依次为甘草、苦杏仁、法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常用对药有茯苓-陈皮、陈皮-法半夏 等,药组有法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甘草-陈皮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 味高频中药可聚为9 类。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应分清虚实表里,病位主要在肺、脾,虚性证素常见气虚、阴虚,实性证素主要为痰、热、湿, 治疗以健脾益肺、祛风清热、化痰止咳为基本大法,随症加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清胆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 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 外数据库,收集自2013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正式发表的有关清胆和胃法方药对比常规西医治疗BRG 的随机 对照试验(RCT)。使用“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 软件对收 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28 项临床RCT 包含总样本2 177 例,其中观察组1 089 例,对照组 1 088 例。分析发现,清胆和胃法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胆汁反流情 况、胃黏膜改善等方面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西医治疗。结论:清胆和胃法治疗 BRG 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更不易复发。
摘要:目的:通过Meta 分析研究荨麻疹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 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Embase 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 年5 月关于荨麻疹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 性的研究文献,由2 名研究者分别依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进 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 项横断面研究,样本量总计2 483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质(17%)、特 禀质(12%)、湿热质(11%) 是我国荨麻疹患者人群中分布比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P<0.01)。西南地区 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特禀质(21%)、气虚质(15%)、湿热质(11%)、气郁质(11%)。华南地 区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18%)、特禀质(13%)、气虚质(12%)。华中地区荨麻疹患者的 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4%)、气虚质(33%)、平和质(12%)、阳虚质(10%)。结论:气虚质、特禀 质、湿热质是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不同地域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差异。
摘要:肩周炎是以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健康。大量研 究发现,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推拿、拔罐、小针刀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局部 症状,松解粘连组织,改善关节活动度,不良反应少。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内 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肩周炎提供更多参考。
摘要:毒品滥用严重危害吸食者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医药疗法及传统保健体育疗法治疗毒品成瘾戒断 疗效确切。大量研究发现中药、推拿按压、中医针灸、传统保健体育和其它联合疗法能够有效减轻强制隔离戒 毒人员的戒断症状,降低毒品依赖性,缓解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笔者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及传 统保健体育疗法在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康复方面的研究内容,以期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与研究基础。
摘要:《增补伪药条辨》是民国时期阐述当时药物辨识的专著,包含较多的中药产地加工与净制内容。笔 者介绍了书中天门冬去皮心与矾水煮、土藿香曝晒瓮盛、黄菊蒸晒法、白滁菊阴干法、薤白蒸晒法、附子反对 盐渍法、乌梅炕熏法、生地黄保鲜法、鹿茸砍茸法等药物的产地加工以及蛤蚧去头足、茯苓去筋等药物净制法 等内容,以期为中药现代炮制提供更多参考。
摘要:目的:通过对《伤寒论》厥阴病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归纳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方 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自1957—2021 年收录在该数 据库中与《伤寒论》厥阴病相关的文献,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8.R3 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发文量最多 的作者为万友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关键词与突现词显示关注度最强的是厥阴病、伤寒 论、少阴病等。结论:《伤寒论》厥阴病成果较久远,缺乏创新性,应加强作者之间的合作,着重关注临床应 用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热毒内陷证重症感染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 响。方法:选取120 例热毒内陷证重症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 对症治疗和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 周。观察并比较 2 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 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 评分,CD3+、CD4+、 CD4+/CD8+、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治疗前,2 组APACHEⅡ、 SOF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APACHEⅡ、SOFA 评分均降低(P<0.05),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前,2 组CRP、PCT、WB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RP、PCT、WBC 水平均 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对症治疗和常规抗感染治疗能 够显著改善热毒内陷证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抗感染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温肺止流丹联合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 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 例。对照 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温肺止流丹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 子、血清免疫功能指标,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 组鼻部症状积分、眼部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 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鼻部症状积分、眼部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2 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 -4、IL-5、IL-17、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免疫球蛋白(Ig) E、 IgG 及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10、IL-35、CD4+水平及CD4+/CD8+升高(P<0.05),且观察 组治疗后血清IL-4、IL-5、IL-17、TNF-α、IgE、IgG 及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0、IL-35、 CD4+水平及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9.05% (P< 0.05)。结论:温肺止流丹联合西药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及改善 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摘要:总结曹大农教授运用温经汤改善高龄女性生殖状况的经验。“任脉通,太冲脉盛”是女性生殖健康 的必要条件,运用温经汤温清消补并用,实现寒热虚实并治,成功地将“盛冲任”与“通冲任”完美地融为一 方之中,构建“任通冲盛”的易孕状态,提升高龄女性患者的生殖状况。
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 能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 蛋 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 水平及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 评分,并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 疗前,2 组sIL-2R、IL-18、VEGF、S-100B 蛋白、NSE、MMP-9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 组VEGF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sIL-2R、IL-18、S-100B 蛋 白、NSE、MMP-9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大脑PI、Vm、RI 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大脑Vm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 组(P<0.05),2 组PI、RI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NIHSS、 S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S-QOL 评分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 于对照组(P<0.05),2 组NIHSS 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 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抑 制炎症,改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 8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行 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共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 况、气道重塑情况、炎症水平以及改良英国mMRC 呼吸困难指数评分量表(mMRC) 评分。结果:治疗前, 2 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EV1、FEV1/FVC 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前,2 组气道壁面积(WA)、气道壁厚度(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WA、 T 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 素-8 (IL-8)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6、IL-8 水平均降低(P<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mMR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2 组mMRC 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可提高肺通气功能并延缓气道重塑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 疗效。方法:选择100 例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 7 d。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Nod 样受体蛋白3(NLRP3)、热休克蛋白27(HSP27)、白细胞介素-27(IL-27)、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 水平, 呼气峰流速(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 量(FVC) 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 水平。结果:治疗 前,2 组HSP27、IL-27、NLRP3、HMGB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HSP27、 IL-27、NLRP3、HMGB11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PaO2、 PaCO2、SaO2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aO2、SaO2 水平升高(P<0.05),且研 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PaCO2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PEF、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PEF、FEV1、FVC 水平升高(P< 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 者,可抑制炎症,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化痰宣肺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宣肺合剂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 比,比较2 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胸部CT 炎症吸收总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 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85.00% (P<0.05)。治疗组胸部CT 炎症吸收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 55.00%(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 分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 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化痰宣肺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痰热壅肺型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能够促 进患者肺部炎症吸收,减少感染,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常见中医分型与超声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 2019 年3 月—2022 年3 月湖州市南浔区中医院收治的120 例NAFLD 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分型将患者 分为肝郁脾虚证组(46 例)、湿浊内停证组(25 例)、湿热蕴结证组(21 例)、痰瘀互结证组(17 例)、脾肾两 虚证组(11 例) 5 组。比较各组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 酶(GG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水平;比较各组超声脂肪肝分级、 声衰减成像参数(ATI) 和受控衰减参数(CAP)。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BMI、ALT、AST、 GGT、TG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0.05)。各组TC、LDL 水平及肝 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和湿热蕴结证组BMI、ALT、AST、GGT、T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CAP 值、ATI 值均大于肝郁脾虚 证组(P<0.05);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CAP 值、ATI 值均大于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 0.05)。肝郁脾虚证组轻度脂肪肝占比高于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脾肾两虚证组(P< 0.05),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中度脂肪肝占比高于肝郁脾虚证组、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P< 0.05),痰瘀互结证组、脾肾两虚证组重度脂肪肝占比高于肝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AP 值、ATI 值与脂肪肝超声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AFLD 患者中医 分型与脂肪肝超声分级、CAP 和ATI 等超声参数存在相关性,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超声脂肪肝分级以重 度为主,CAP 值、ATI 值偏高。
摘要:目的:观察理气通腑汤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脓毒症患 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 例和观察组52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理气通腑汤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液pH 值、胃排空试验及腹腔 压力,并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54%,高于对照组64.58% (P<0.05)。 治疗前,2 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水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IL-6、TNF-α、MMP-9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腹痛、腹胀、胃肠蠕动、肠鸣音、排便等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前,2 组胃液pH 值、胃排空试验、腹腔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2 组胃排空试验、腹腔压力均降低(P<0.05),胃液pH 值升高(P<0.05),且观察组胃排空试验、腹腔 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胃液pH 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气通腑汤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临床 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效果及对甲状腺功能、脂代谢及 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 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 究组各55 例。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汤治疗。比较2 组治疗 前后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二尖瓣口A 峰及E 峰血流速度,并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 于对照组81.82%(P<0.05)。治疗前,2 组血清FT3、FT4、T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 组血清FT3、FT4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TSH 水平降 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TC、TG、LDL-C、HDL-C 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C、TG、LDL-C 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 组(P<0.05),2 组血清HDL-C 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LVEF、A 峰血流速度、E 峰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A 峰血流速度降 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 组LVEF、E 峰血流速度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 照组(P<0.05)。结论:健脾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调节患 者血脂代谢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达明饮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名气阴 两虚、瘀血阻络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成2 组,西药组35 例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中药组45 例应用 达明饮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视力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2 组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前,2 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视力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高于西药 组(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 分降低(P<0.05), 且低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44%, 高于西药组 28.57% (P<0.05)。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83.13%,高于西药组53.13% (P<0.05)。2 组治疗期间心率、体 温、呼吸和脉搏等生命体征指标及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未有严重不 良事件发生。结论:达明饮治疗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改善视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摘要:目的:观察通窍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 的临床疗效,分 析其对患者眼部症状及血清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80 例(80 眼) DME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盲选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 例。2 组均接受激光治疗,对照组辅助羟苯磺酸钙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用通窍明目汤治疗,连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眼部情况及 血清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2 组最佳矫正视 力、黄斑中心厚度与黄斑区荧光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 高(P<0.05),黄斑中心厚度均变薄(P<0.05),黄斑区荧光面积均减小(P<0.05),且联合组最佳矫正视力 高于对照组(P<0.05),黄斑中心厚度薄于对照组(P<0.05),黄斑区荧光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脂联素(A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 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NOS、APN 水平均升 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VEGF、IL-6、Hcy 水平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与联合组眼压>21 mm Hg 的患者分别为16 例(40.00%) 与 6 例(15.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0,P=0.012)。经处理后眼压均恢复正常。期间并未出 现视网膜脱落、眼内炎、白内障等并发症情况。结论:通窍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ME 患者,能够提高 视力,减少黄斑中心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及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改善眼底循环有关。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 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 91.00%(P<0.05)。治疗后,2 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血清高迁移率族 蛋白B1 (HMGB1)、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 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观察组γ-GGT、AGEs、HMGB1、vWF、ESM-1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 组脂氧素 A4(LXA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氨基丁酸(γ-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化内皮细 胞生长因子(PD-ECGF) 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XA4、SOD、γ-GABA、NGF、PD-ECGF 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 速度(SCV)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MCV、SCV 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 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CSS 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2 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GQOLI-74 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降低AGEs、 HMGB1 水平,减少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内皮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 伤,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 例下肢动脉硬 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给予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踝/肱比值、下肢Fugl-Meyer 评分,并评估 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低于试验组93.02%(P<0.05)。2 组治疗 后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皮肤温度感、间歇性跛行距离、皮肤色泽、疼痛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踝/肱比值、下肢Fugl-Meyer 评分升高(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间歇性跛行缓解时间、皮 肤温度感、间歇性跛行距离、皮肤色泽、疼痛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比值、下肢Fugl- 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 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踝/肱比值,改善下肢功能,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探索乳腺疾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分析易患体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乳腺疾病提供 参考。方法:选取126 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乳腺 恶性肿瘤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统计2 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组分布最多的年龄段为 50 岁以上,乳腺良性疾病组分布最多的年龄段为35~50 岁,2 组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恶性肿瘤组超重患者占52.5%,乳腺良性疾病组为32.3%,2 组体质量指数(BMI) 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肿瘤组绝经率为78.7%,乳腺良性疾病组绝经率为21.5%,2 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体质类型分布均以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多见。通过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性情与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超重与痰湿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相比乳腺良性 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年龄偏高,超重者占比较大,提示广大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可能会增加罹患恶性肿瘤 风险,要注意做好乳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工作。超重人群更易成为痰湿质,性情急躁人群更易成为气郁质,易 患体质人群要及早进行偏颇体质的调整干预,减少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咽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 例 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清热利 咽汤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胃泌素(GAS)、降钙素原(PCT)、胃 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肠 肽(VIP)、胃动素(MTL) 及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 含量; 比较2 组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 力(LESP)、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DCI)、收缩前沿速度(CFV);比较2 组 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反流体征评分(RFS)、咽喉反流患者生活质量量表(LPR-HRQL) 评 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后,2 组 PGⅠ、EGF、GAS、MTL、SIgA 含量及LESP、DCI、UESP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 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PGⅡ、VIP、TNF-α、PCT、NF-κB 含量及CFV、RSI、LPR-HRQL、 RFS、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 热利咽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反流症状、体征,改善胃肠功能、炎症反应及 食管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初步预测苦杏仁-桔梗药对治疗肺癌的主要靶点及其作用机 制,再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部分关键靶点及其通路。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 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rot 数据库将靶点标准化,通过在线 veny2.1 绘制韦恩图。运用STRING 数据库绘制靶点的PPI 网络图,使用Cytoscape3.8.2 软件建立“药物-成分- 靶点”“核心蛋白-蛋白”网络关系图,利用Matescape 数据库进行GO 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通过PyMOL、 AutoDockTool 1.5.6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用不同浓度的小鼠含药血清培养Lewis 肺癌细胞,CCK8 检测细胞活 性,流式细胞Annen V-FITC/PI 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Western Blot 检测Lewis 肺 癌细胞中SRC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获得苦杏仁-桔梗有效活性成分23 个,靶点为227 个,关键靶点为 SRC,KEGG 富集程度较高的为PI3K-Akt 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结合能良好。体外实 验显示苦杏仁-桔梗药对可抑制Lewis 肺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能下调SRC 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苦杏 仁-桔梗药对能抑制SRC 的表达,可能通过调控PD-1 和PD-L1 通路、Ras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 MAPK 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分化等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治疗肺癌。
摘要:目的:观察藤龙补中颗粒对CT26 大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BALB/c 小鼠尾静脉注射CT26 细 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藤龙补中颗粒小剂量和大剂量组,给予无菌水或小剂量和大剂量藤龙补中颗粒灌胃,每 天1 次,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取肺称质量、计数肺表面转移结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 染色观察转 移灶。Western blot 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藤龙补中颗粒治疗后,大小剂量组肺表面转移结节 减少、肺质量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 表达均下 调(P<0.01)。与对照组比较,大小剂量组Wnt 蛋白3 (Wnt3)、CTNNB1 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藤龙补中颗粒可以抑制CT26 大肠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降低MMP-2 和 MMP-9 表达有关。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方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阳性乳腺癌的临床 疗效。方法:对75 例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中医联合组39 例和对照组 36 例。对照组给予多柔比星脂质体+多西他赛+紫杉醇+曲妥珠单抗静脉注射治疗,中医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联合扶正益气方治疗,疗程均为18 周。比较2 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无病生存期,比较 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癌症治疗功能评分(FACT-G) 和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 含量。结果:中医联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率58.97%,高于对照组44.44%(P<0.05)。治疗前,2 组中 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中医联合 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联合组无病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FACT-G 评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ACT-G 评分均降低(P<0.05),且中医联合组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CEA、CA15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 CEA、CA153 水平均降低(P<0.05),且中医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益气方联合曲妥珠单 抗治疗HER-2 阳性乳腺癌有助于延长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消瘤汤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乳腺癌术 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 例。2 组均根据2017 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选择常规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扶正消瘤汤治疗。比较2 组优良率、转移率、局部复发 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2.00%、10.00%、8.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76.00%、28.00%、3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转移率、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前,2 组神疲乏力、失眠、口干、出汗、乳房胀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 组神疲乏力、失眠、口干、出汗、乳房胀痛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 153 (CA153)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CEA、CA125、CA153 水平均下 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4+、CD8+、CD4+/CD8+、CD3+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CD3+均升高(P<0.05),CD8+降低(P<0.05); 对照组CD4+、CD4+/CD8+、CD3+均降低(P<0.05),CD8+升高(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CD3+ 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消瘤汤结合常规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 患者远期疗效满意,可改善中医症状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揿针治疗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等待期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 例乳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围术期心理干预和常规 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耳穴揿针治疗。比较2 组术前和冰冻切片等待期的心率、血压、应 激激素水平以及焦虑情况。结果:术前,2 组心率和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 片等待期,2 组心率均升高(P<0.05),对照组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心率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P<0.05)。术前,2 组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片 等待期,2 组血糖、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 组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切片等待期,2 组HAMA 评分均 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肿瘤患者在术中冰冻切片等待期进行耳穴揿 针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水平,不仅能有效降低应激激素水平,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强 度,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 例乳腺癌术 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调强适形放疗,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汤联合治疗。比较2 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2 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 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5%,低于对照组55.0%(P<0.05)。治疗前,2 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 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指标水平均 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M(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IgG、IgA、IgM 水平 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CD3+、CD4+、CD4+/CD8+降低(P<0.05),CD8+升高(P< 0.05),但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 乳腺癌专用生存质量量表(FACT-B 4.0) 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FACT-B 4.0 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解毒汤联合调强 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术后,可有效降低术后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放疗所致免疫损伤,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固本解毒祛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8 例晚期NSCLC 患者按照随机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 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联合固本解毒祛瘀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 物、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9.23%,高于对照组46.15% (P<0.05)。治疗 前,2 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 以及癌抗原(CA125)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SE、CEA、CA125 水平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 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 CD3+、CD4+、CD4+/CD8+均升高(P<0.05),CD8+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 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肝功 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本解毒祛瘀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 可 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观察调肾固本针刺法配合盆底肌功能训练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产 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联合调肾固本针刺法治疗,治疗12 周。比较2 组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 表(ICF-Q-SF) 评分、漏尿量、盆底表面肌电值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价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2 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ICF-Q-SF 评 分、漏尿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ICF-Q-SF 评分、漏尿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盆底Ⅰ类肌表面肌电电位值和Ⅱ类肌表面肌电电位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 盆底Ⅰ类肌表面肌电电位值和Ⅱ类肌表面肌电电位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人际关系、敌对、 躯体化、精神病性、强迫以及恐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人际关系、敌对、躯体化、精神病 性、强迫以及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肾固本针刺法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能够缓解尿失禁症 状,减少漏尿量,提高盆底肌力,有助于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泌尿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温灸联合健脾益肾方对脾肾阳虚证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 患者肾小球滤过 率(eGFR)、残余肾功能(RRF) 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6 例接受CAPD 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 组各53 例。2 组均在CAPD 基础上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健 脾益肾方口服,观察组另取中脘、神阙和关元3 个穴位分别以艾条温灸30 min,疗程均为6 个月。比较2 组临 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GFR、RRF 及微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 高于对照组72.34%(P<0.05)。治疗前,2 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等中医证 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尿素清除率(Kt/V)、总肌酐清除率(TCC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Kt/V、TCCr 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Kt/V、TCCr 无明显变化(P> 0.05),且观察组Kt/V、TCCr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24 h 尿量、eGFR、RRF 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 尿量、eGFR、RRF 及对照组24 h 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 组eGFR、RRF 降低(P<0.05),且观察组eGFR、RRF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C-反应蛋 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 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温 灸联合健脾益气方治疗脾肾阳虚证CAPD 患者,可促进症状缓解并增强疗效,同时还有利于提升透析充分性, 减轻肾功能损害并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
摘要:目的:观察微针刀疗法联合多维元素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慢性疲劳 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5 例。对照组予多维元素片(29)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加用微针刀疗法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简式McGi1l 疼痛问卷(SF-MPQ)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FSS 评分、SF-MPQ 维度[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现有疼痛强度(PP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FSS 评分、SF-MPQ 维 度(PRI、VAS、P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微针刀疗法联合多维元 素片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能明显缓解患者疲劳和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脓毒 症患儿566 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3 例。2 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哌拉西林钠 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疾病严重程 度、炎症水平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6%,高于对照组8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 评分及多脏器功能障碍Marshall 评分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Marshall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白 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 组IL-6、TNF-α、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哌拉西林钠他 唑巴坦钠治疗小儿脓毒症能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60 例气机郁滞型 顽固性呃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呃逆症状评分;比较2 组起效时间和呃 逆消失率;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脱落2 例,共完成研究58 例,其中治 疗组、对照组各29 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5.86%(P<0.05)。治疗后,2 组生活质量(饮 食、睡眠、精神状态)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呃逆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 穴贴压联合腕踝针治疗气机郁滞型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起效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摘要:目的:观察五行音乐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将64 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音乐联合基础疗法治 疗,观察组给予五行音乐疗法、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联合基础疗法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焦虑自 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NIHSS) 和脑卒中专用 生活质量量表(SS-QOL) 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50.00% (P<0.05)。治疗后, 2 组SDS、SAS、NIHSS、PSQI (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总分)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SS-QOL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SAS、PSQI(日间功 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总分)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行音乐疗法结合中医体质个体化干预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疗效确切,能 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治疗氟脲嘧啶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采用FOLFOX 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 治疗期间出现氟脲嘧啶相关腹泻的100 例结直肠癌患 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2 组均接受FOLFOX 方案化疗,对照组在FOLFOX 方案化 疗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技术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 效,比较2 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健康状况,观察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二胺氧化 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DAO、D-LA、内毒素水平低 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卡氏(KP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KPS 评分高于对照 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导下中药经穴渗透治 疗氟脲嘧啶相关脾虚湿阻型腹泻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健康状 况,且不良反应轻微。
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其中的升降既包括构成人体生命精微物质的升降,也包括脏 腑的升降。清阳出上窍作为气机升降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清阳”应当包括所有能够上荣于窍的正气,包括 了属“阳”的功能方面的阳、气和属“阴”的形质方面的阴、血。气机升降紊乱的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端,不通 与不荣,因此,要使清阳出上窍,应遵循“通以畅气机,荣以行升降”的治疗原则。
摘要:李东垣脾胃学说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为了深入探讨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体现,查阅并分析李 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四本代表著作中的主要代表性方剂。以补中益气 汤结构为基准,深入剖析其相关类方的组方结构特点,加减药物的差异以及主治症状的不同,分析他们的联系 与异同点,探究其组方的运用规律及学术思想的精神内涵,以便拓宽临床运用的思路。
摘要:中风后腰痛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但学术界对中风后腰痛针对性研究较少。基于《黄帝内经》探 讨中风后腰痛的中西医概况、中医学病因病机和针刺治疗方法;并探讨用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的可行性及疗 效。认为浮针治疗中风后腰痛疗效良好,可以推广。
摘要:老年性便秘是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葛琳仪教授认为老年人多身体机 能减退,形神俱虚。老年性便秘病机为脾肾两虚,魄门失使;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临床上常采用统调二本、 脾肾并补,寓通于补、随症施治,常以济川煎合枳术丸为底方临证加减。另外,葛琳仪教授重视预防,以膏方 进行药食同调,改善体质,常获得满意疗效。
摘要:正文:射干麻黄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乃治喘咳之名方,笔者用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合并肺癌老年患者1 例,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摘要:《新中医》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1969年创刊。标准刊 号:ISSN 0256-7415,CN 44-1231/R,2020年由原月刊改为半月刊,期刊代号,国内:46-38,国外: SM186。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一、征稿内容实验研究、 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文献综述、经方古方、临床证治、肿瘤研究、针灸推拿、特色疗法、调研报 告、思路方法、名医传承、经典古籍、临证医案等。二、来稿要求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文字精炼,内容真实,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数据比较应做统计学处理。三、来稿格式参照本刊格 式。四、投稿方式在线投稿。投稿时需同时上传单位投稿证明。网址:http://xzy.ijournal.cn。五、文责 自负作者如有侵权行为,本刊不负连带责任。署名人的顺序由作者决定。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对文 稿有修改权、删节权,修改稿未按时寄回视作自动撤稿。六、稿件采用需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转 让书,并及时寄回《新中医》编辑部档案室。编辑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 中医药大学办公楼《新中医》编辑部。邮编:510006。电话:020-39354129。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
电话: E-mail:139002863@qq.com;
新中医 ® 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8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