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知网

      2025, 57(8):0-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篇PDF查阅请上中国知网(新中医2025年第8期电子数据已上传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等待平台制作上网即可,请作者 不要相信 邮件+电话联系您,以发定稿PDF或者修改知网上传前确认PDF等理由加您微信的骗局!!!!!!)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REND/detail,如有疑问,请电话020-954896(刘)联系。

    • >用药规律
    •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咽炎数据挖掘研究

      2025, 57(8):1-5.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专利治疗慢性咽炎(CP) 的用药规律。方法:检录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 CP的处方数据,运用Excel 2021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和性味归经,采用R 4.3.3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和相关 性系数分析,通过Cytoscape 3.8构建核心药物复杂网络,并提取中药集群。结果:共纳入中药复方专利457项, 涉及药物1 014味,高频药物有甘草、桔梗、麦冬、金银花、玄参等。常用对药有桔梗-甘草、麦冬-甘草、金 银花-甘草等,角药组合有麦冬-桔梗-甘草、玄参-麦冬-甘草、金银花-桔梗-甘草等。通过聚类分析提取出核 心药物组合4组,并挖掘出潜在药物组合1个。结论:中药复方专利治疗CP以清热解毒利咽药为基本组方,随 证配伍滋阴、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药物,可为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傍顺治疗肺结核用药规律

      2025, 57(8):6-11.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梁傍顺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5月 1日—2024年4月30日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病房及门诊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得资料信息录 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用药、性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软件、R语言等对数据进 行关联规则、聚类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259份,涉及中药149味,总用药频次 3 417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甘草,其次为茯苓、党参、麸炒白术、炒薏苡仁等;药物四气以温、凉、平 居多,五味以甘、苦、辛多见,归经以肺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为麸炒白术-甘草,其次为党 参-甘草,共现次数最高的是茯苓-麸炒白术,经聚类分析获得3类中药核心组合,3组药物的相关性较高。结 论:梁傍顺教授治疗肺结核,注重培土调中枢、培土生金,共同调理肺脾两脏功能。

    • 李东垣治疗伤食用药规律分析

      2025, 57(8):12-17.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李东垣治疗伤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东垣医学全书》 中关于治疗伤食的处方,将筛选出的相关处方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 2020软件,对相关处方中的 药物名称、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系统的频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深入分析药物间的关联性 规律,借助SPSS23.0软件对高频中药实施聚类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处方共计51张,涉及中药78味, 用药频次位于前10的分别是陈皮、枳实、甘草、白术、神曲、半夏、人参、生姜、柴胡、木香。27味高频中 药(频次≥5次) 中按药性统计,以温、平、寒为主,其中温性药物223次;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其中味辛 有222次,其次味苦为199次;按功效统计,补虚药有6味,居第一,其次为理气药5味。经过系统聚类分析可 得出7个中药组合,分别为:羌活、防风、柴胡、升麻;益智仁、砂仁、黄芪、当归、草豆蔻、甘草、人参; 厚朴、苍术;枳实、白术、黄芩、黄连;麦芽、青皮、神曲;泽泻、茯苓、陈皮、半夏、生姜;木香、干姜。 结论:李东垣治疗伤食的临证用药主要以理气药为主,其中脾经药物使用频次最多,体现了李东垣治疗伤食的 整体观和善用辛开苦降之法,重视补益脾胃、行气消导治疗伤食的学术思想。

    • >临床治疗研究
    • 《新中医》杂志征稿

      2025, 57(8):17-1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中医》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1969年创刊。标准刊 号:ISSN0256-7415,CN44-121/R,2020年由原月刊改为半月刊,期刊代号,国内:46-8,国外: SM186。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一、征稿内容 实验研究、 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文献综述、经方古方、临床证治、肿瘤研究、针灸推拿、特色疗法、调研报告、 思路方法、名医传承、经典古籍、临证医案等。二、来稿要求 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 精炼,内容真实,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数据比较应做统计学处理。三、来稿格式 参照本刊格式。四、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投稿时需同时上传单位投稿证明。网址:http://xzy.ijournal.cn。五、文责自负 作 者如有侵权行为,本刊不负连带责任。署名人的顺序由作者决定。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对文稿有修改 权、删节权,修改稿未按时寄回视作自动撤稿。六、稿件采用需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并 及时寄回《新中医》编辑部档案室。编辑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2号广州中医药大 学办公楼。邮编:510006。电话:020-954129。

    • >经方古方
    • 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OMP、MMP-13 水平的影响

      2025, 57(8):18-22.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 治疗膝骨关节炎(KOA)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宁波 市康复医院收治的96例KOA患者,按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剔除 2 例,2组最终完成研究各46例。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联合ESWT治疗,对照组仅给予ESWT治疗。治疗 4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及膝关节功能[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 评分], 以及血清COMP、MMP-13 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48%(43/46),对照组为78.26%(36/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 候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WOMAC量表中疼痛、僵硬、关节功能等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OMP、MMP-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水平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ESWT治疗KOA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患者中医证候,减 轻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下调血清COMP、MMP-13水平。

    • 镇肝熄风汤合温胆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精神行为症状及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2025, 57(8):23-2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合温胆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对精神行为症状(BPSD) 及血清甲状 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衢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AD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痴呆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抗痴呆药物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 汤合温胆汤治疗。比较2组BPSD指标[病理行为评分(BEHAVE-AD)、神经精神量表(NPI)、阳性症状量 表(SAPS)]、血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 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0.0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 组BEHAVE-AD、NPI、SAP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3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 组T3、T4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T3、T4 水平均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对照组为26.67%(8/30),2组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合温胆汤能够减轻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血清甲状腺 激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 苏合香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清Sestrin2 水平的影响

      2025, 57(8):28-3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苏合香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应激诱导蛋白 2 (Sestrin2)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2021年6月—2023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 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5例。西药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采用苏合香丸联合 依达拉奉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 度(LBV)、血浆黏度(PV)]、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 诱导蛋白2 (Sestrin2) 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7.78% (44/45),西药组为82.22% (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V、LBV、PV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2组IL-6、TNF-α水平均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2 项指标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2 组Sestrin2 水平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联合组Sestrin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 合组NIHSS评分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苏合香丸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AC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 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及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 五仁汤加减联合揿针治疗痔疮术后气滞血瘀型便秘临床研究

      2025, 57(8):33-38.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五仁汤加减联合揿针治疗痔疮术后气滞血瘀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 4月—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痔疮术后气滞血瘀型便秘患者。使用电脑进行随机化分组,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揿针治疗,观察组采取五仁汤加减联合揿针治疗。7天为1个疗 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促炎因子[白细胞介 素(IL) -6、IL-8、IL-17、IL-1]、神经递质[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肽(VIP)、5-羟色胺(5-HT)、 P物质(SP)] 及肛肠动力指标(直肠静息压、肛肠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 察组92.50%(37/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干结、欲便不出、 便而不爽、腹中胀痛、胸胁痞满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6、IL-8、IL-17、IL-1、NPY、VIP、5-H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上述 4项促炎因子及3项神经递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 高,观察组S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直肠静息压、肛肠最大收缩压、肛管静 息压均较治疗前减小,观察组直肠静息压、肛肠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五仁汤加减联合揿针治疗痔疮术后气滞血瘀型便秘效果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调节促 炎因子、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肛肠动力。

    • 马大正经方叠用治疗妇科顽疾医案4 则

      2025, 57(8):39-42.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马大正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习经方40载,临证用之,常有得心应手之妙。尤擅经方叠用治妇科顽疾,每收桴鼓之效。余等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今呈其医案4则,以飨同道。……

    • >临床证治
    • 涤痰方联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促醒效应、脑血管动力学及血清FGL2、Bcl-2 的影响

      2025, 57(8):43-4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涤痰方联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促醒效应、脑 血管动力学及血清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 (FGL2)、B 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 疗同时给予涤痰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和苏醒时间, 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 评分、脑水肿指数、患侧大脑动脉脑血管动力学指标(外周阻力、平 均血流量、临界压力)、血清分化簇163 (CD16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Bcl-2、脑原性神经营养因 子(BDNF)、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FGL2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 为82.22% (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GCS评 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组脑水肿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脑水肿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大脑动脉外周阻力、临界压力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大脑动脉外周阻力、临界压力均低于对照 组(P<0.05);2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研究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量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 组CD163、TNF-α、aβ2GP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CD163、 TNF-α、aβ2G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cl-2、FG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研究组Bcl-2、FGL2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BDNF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 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涤痰方联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减轻炎症 反应和神经损伤,改善脑血管动力学,促进脑水肿消退,有较好的促醒效应及临床疗效。

    • 调气定痫方联合西药治疗气郁痰滞型癫痫临床研究

      2025, 57(8):49-5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调气定痫方联合西药治疗气郁痰滞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 年6 月— 2024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收治的气郁痰滞型癫痫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气定痫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 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脑电图(EEG) 改善情况、癫痫患者生命质量问卷(QOLIE-31)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发作频 率、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EEG分 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发作担忧、总健康水平、情绪健康、精力、认知功能、药物影响、 社会功能等QOLIE-31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13.33%(4/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定痫 方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气郁痰滞型癫痫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温肾运脾扶阳法治疗“长新冠”相关性慢性咳嗽临床研究

      2025, 57(8):54-59.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温肾运脾扶阳法对“长新冠”相关性慢性咳嗽的治疗效果及其与红外热成像图谱的关 系。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4年1月在丽水市中医院治疗的“长新冠”相关性慢性咳嗽120例,按照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中药组及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中药组给予温 肾运脾扶阳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西药联合温肾运脾扶阳中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非制冷氧化钒焦 平面阵列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脾胃区和肾区进行扫描,记录探点温度和平均温度,同时评估咳嗽症状、咳嗽特异 性生活量表(CQLQ) 评分。结果: 治疗后, 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0.00% (16/40)、 90.00% (36/40), 均分别高于中药组的20.00% (8/40)、80.00% (32/40) 和常规治疗组的5.00% (2/40)、 60.00%(24/4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 组(P<0.05)。治疗后,3组每天咳嗽频率、咳嗽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中西医结合组每天咳 嗽频率、咳嗽强度评分均少于中药组、常规治疗组(P<0.05),中药组每天咳嗽频率、咳嗽强度评分均少于常 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CQL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西医结合组CQLQ评分低于中药 组、常规治疗组(P<0.05);中药组CQLQ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脾胃区探点温度 和平均温度、肾区探点温度和平均温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2个区探点温度和平均温度 均高于中药组、常规治疗组(P<0.05);中药组2个区探点温度和平均温度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 疗期间,3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运脾扶阳法能够有效改善“长新冠” 相关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脾胃和肾的温度,调节患者体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 脾胃区、肾区红外热成像图谱有关。

    • 补肺缓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对FSTL1、 Syndecan-1 及肺纤维化指标影响

      2025, 57(8):60-64.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缓纤汤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对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多配 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 和肺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2022年1月1日—2024年1月31日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IP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补肺缓纤组 和联合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达尼布口服治疗,补肺缓纤组给予补肺缓纤汤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补肺缓 纤汤联合尼达尼布治疗。治疗12周后对3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最大肺活量(VCmax)、肺总量(TLC) 和一 氧化碳弥散量(DLCO)]、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 FSTL1、Syndecan-1和肺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脂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 水平进行 比较。结果:治疗后,联合组VCmax、TLC及DLC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3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 高于对照组、补肺缓纤组(P<0.05);对照组、补肺缓纤组3项肺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6MWT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SGR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且2项指标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补肺缓纤组(P<0.05);对照组、补肺缓纤组6MWT、SGRQ评分治疗前 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KL-6、FSTL-1、Syndecan-1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 低(P<0.05), 且3 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补肺缓纤组(P<0.05); 对照组、补肺缓纤组KL-6、 FSTL-1、Syndecan-1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N、HA、PCⅢ水平均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3项肺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补肺缓纤组(P<0.05);对照组、 补肺缓纤组3项肺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缓纤汤联合尼达尼布可 延缓IPF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更好地改善肺弥散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IPF进展。

    • 甲亢一号方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心肝火盛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临床研究

      2025, 57(8):65-69.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亢一号方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心肝火盛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 的 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治疗的GD患者60例,按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甲巯咪唑片联合甲亢一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 片口服,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 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水平]、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滴度、甲状腺体积及突 眼度的变化, 并作疗效及安全性判定。结果: 治疗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 (29/30), 对照组为 93.33% (28/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甲状腺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 但2 组甲状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T3、FT4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TSH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2 组FT3、FT4、T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TRAb滴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TRAb滴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左、右突眼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左、右突眼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 (2/30),对照组为26.67% (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甲亢一号方联合甲巯咪唑片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肝火盛型GD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甲状腺 功能,降低TRAb滴度,缩小甲状腺体积及突眼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 中药熏洗治疗瘀血阻络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2025, 57(8):70-75.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瘀血阻络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2年2月—2024年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6例瘀血阻络型LEADD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经剔除后,最终治疗组纳入55例,对照组纳入53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 治疗,对照组加用胰激肽原酶、贝前列素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痹方熏洗治疗。治疗8周 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主症评分、下肢微循环状态、踝肱指数(ABI) 及足背皮温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 (49/55),对照组为73.58% (39/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发凉、跛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 项中医主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胫后动脉(左侧、左侧)、足背动脉(左侧、右侧) 最 大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组胫后动脉(左侧、左侧)、足背动脉(左侧、右侧) 血管内径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 指标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BI指数、足背皮温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 ABI指数、足背皮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以化瘀通痹方熏洗治疗瘀血阻络 型LEADDP可提高疗效,缓解患者下肢症状,改善下肢微循环状态及微血管病变程度。

    • 甲沟炎外洗方治疗对湿热瘀阻型足趾甲沟炎患者疼痛、炎症指标、复发及足部功能的影响

      2025, 57(8):76-80.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沟炎外洗方治疗对湿热瘀阻型足趾甲沟炎患者疼痛、炎症指标、复发及足部功能的 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湿热瘀阻型足趾甲沟炎患者,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红霉素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甲沟 炎外洗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炎症指标[白细胞计 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复发率及足部功能[足部功能指数(FFI)]。 结果:治疗4周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2组WBC、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WBC、CRP、IL-1β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31.37% (16/51),低于对照组59.57% (28/ 47)(P<0.05)。治疗后随访6 个月,2 组FF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FI 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甲沟炎外洗方治疗湿热瘀阻型足趾甲沟炎,能够抑制炎症,减轻患者的感染及疼痛程 度,促进其足部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 中药足浴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肾阳虚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研究

      2025, 57(8):81-85.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肾阳虚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东阳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12月诊治的80例肾阳虚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使用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足浴联合左旋甲 状腺素片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 酸(FT3)、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 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治 疗组92.50%(37/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FT3、FT4水平均较治 疗前升高,治疗组血清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SH水平均较 治疗前降低,治疗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妊娠结束,不良妊娠 结局发生率治疗组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左旋 甲状腺素片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肾阳虚型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起到增效作用,能促进甲状腺功能 恢复,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 调经促孕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研究

      2025, 57(8):86-92.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调经促孕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 法: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妇科收治的80例肥胖型PCOS不孕症按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2组最终完成研究各38例(每组均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 缓释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经促孕方及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后,评估 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雌激素水平[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雌激 素(FSH)]、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卵泡个数及卵巢体积;随访6个月,统计2组排卵率 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对照组为73.68%(28/38),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T、E2、LH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SH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T、E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2组TC、TG、FINS、FBG、HOMA-IR水平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水 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卵泡数 目少于对照组(P<0.05),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6 个月,治疗组排卵率、妊娠率分别为 52.63% (26/38)、23.68% (9/38),对照组分别为28.95% (17/38)、5.26% (2/3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调经促孕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PCOS不孕症疗效 确切,可缓解中医证候,有效调节雌激素、血脂水平,下调胰岛素抵抗及BMI,减少卵泡个数,缩小卵巢体 积,从而改善妊娠情况。

    • 麻杏二陈汤加味联合火罐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2025, 57(8):93-9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在舒利迭基础上加用麻杏二陈汤加味联合火罐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两 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4月—2024年5月于海宁市中医院就诊的8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 脾两虚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均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加用麻杏二陈汤加味联合火罐 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 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 及FEV1/FVC 值]、炎症因子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淀粉样蛋白、 C-反应蛋白]、气道重塑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内皮素1],比较2组的咳痰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P<0.05)。观察组咳痰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2组咳嗽痰稀、神疲懒言、气短汗出、面白少华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中医证候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FVC、FEV1、FEV1/FVC、PE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4项 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淀粉样蛋白、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内皮素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6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舒利迭基础上加用麻杏二陈汤加味联合火罐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两虚证具有较好的临 床效果,可加快症状的缓解、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安全性较高。

    • >针灸推拿
    • 揿针、疏肝益气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热犯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2025, 57(8):99-103.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疏肝益气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热犯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 的临 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中医院治疗的100例风热犯目型 HSK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用揿针、疏肝益气解毒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0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记录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 正视力、症状评分和角膜溃疡面积。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42/45)、对照组80.49%(33/41), 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 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症 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角膜溃疡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治疗组角膜溃疡面 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4.88% (2/41)、 12.20% (5/41),治疗组复发率0、4.44% (2/4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 疏肝益气解毒汤联合西药治疗风热犯目型HSK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视力,促进角膜溃疡 愈合。

    • 基于德尔菲法以胃痛为例的针灸古籍腧穴优选研究

      2025, 57(8):104-10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胃痛为例,创新性地运用德尔菲法对古籍文献的年代、出处进行评分,通过计算权重以 量化古籍文献的价值,建立一套衡量针灸古籍可信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的穴位比重来代表该穴位在治疗胃 痛中的重要程度,从而实现针灸治疗胃痛的优化选穴分析。方法:在《中华医典》“针灸推拿部”节点中进行 胃痛相关古籍文献检索,对条文进行筛选和信息采集,将所涉及的主要症状进行提取、分类和同义合并,构建 出标准化的胃痛文献数据库;通过微信平台发放专家问卷的方式,获得专家信息及其对古籍文献年代、出处的 评分,统计得到加权的依据;进一步计算得到每个穴位的比重,并进行排序。结果:从1 448条古籍原文中共 筛选得到186条与胃痛相关的包含穴位的有效数据,共涉及4个主要症状和75个穴位。收集得到40份专家问 卷,基于德尔菲法对古籍条文的权重评分平均值为6.60,排名前3的依次为:《黄帝内经》(8.49)、《伤寒杂病 论》(8.13) 和《备急千金要方》(8.11)。计算得到的穴位比重前4位的依次为:鱼际(29.29)、商丘(27.56)、 肺俞(26.82) 和胃俞(26.60)。结论:古籍中针灸治疗胃痛主要选取鱼际、商丘、肺俞、胃俞等穴。

    • 温针灸联合点穴牵伸推拿治疗寒湿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临床研究

      2025, 57(8):109-114.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点穴牵伸推拿治疗寒湿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就诊的129例寒湿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患者,使用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推拿组和联合疗法组,每组43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健康宣教、床旁 牵引。温针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温针灸治疗。推拿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点穴牵伸推拿治疗。联合疗 法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先予点穴牵伸推拿治疗,再行温针灸治疗。3组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治疗2周。比 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Harris评分、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 白(CRP)]水平以及患侧股骨颈前间隙最大宽度、髋关节囊前隐窝积液最大深度。结果:治疗2周后,3组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疗法组VAS评分低于温针 灸组和推拿组(P<0.05),Harris评分均高于温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治疗2周后,3组ESR、CRP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疗法组ESR、CRP水平均低于温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治疗2周后, 3组患侧股骨颈前间隙最大宽度、髋关节囊前隐窝积液最大深度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联合疗法组患侧 股骨颈前间隙最大宽度、髋关节囊前隐窝积液最大深度均小于温针灸组和推拿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 合点穴牵伸推拿能有效减轻寒湿型成人髋关节滑膜炎患者的髋关节疼痛、肿胀,改善其髋关节活动度,抑制炎 症,疗效优于仅使用温针灸或点穴牵伸推拿治疗。

    • 基于肝肠轴理论探讨腹部腧穴在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

      2025, 57(8):115-119.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肠轴理论的提出加深了医学界对肝-肠互作关系的认识,临床实践也揭示了从调理肠道着手治疗 肝病的优势。本文系统梳理了肝肠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脾同病的内在联系,全面剖析了肠 道疾病与NAFLD发生的相关性,同时结合针灸腹部腧穴良好的调理肠道效应及针灸腹部腧穴调理肠道治疗 NAFLD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针灸腹部腧穴、通过调节肠道功能治疗NAFLD的可行性,提出针灸治疗NAFLD 过程中应当重视章门、大横、肓俞、关元等腹部腧穴的使用。

    • 调气行血针法治疗腱鞘炎医案1 则

      2025, 57(8):120-12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腱周围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手部和腕部,表现为腱鞘部位的疼痛、肿胀、僵硬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其病因多样,包括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导致的机械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解剖结构异常或感染等因素[1]。临床症状典型,特别是在活动受影响的手指或手腕时疼痛加剧,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关节感到僵硬,且活动范围受限。诊断通常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线摄片检查排除骨折、超声波检查识别腱鞘积液或增厚、MRI进一步确认软组织情况。治疗方法多样,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和恢复功能为目标,包括休息、冷敷/热敷、物理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支具固定等保守措施,严重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2]。预防腱鞘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过度使用手部,采取正确的工作姿势,定期进行手部肌肉的放松和拉伸练习,以减少患病风险[3]。……

    • 针刀结合火针治疗面部疾患医案2 则

      2025, 57(8):123-127.

      摘要 (1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面神经麻痹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以及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会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西医多采用口服药物(甘露醇、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面部康复训练等方法治疗本病,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 周至3 个月的治疗可以临床治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而且后期可能出现面肌痉挛、连带运动、倒错现象,预后较差[1]。面肌痉挛是多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其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有关,以血管受压报道较多,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及静脉血管。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肿瘤及囊肿压迫面神经也可引起面肌痉挛。少部分见于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的患者[2]。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

    • >肿瘤研究
    • 柴胡皂苷联合PD-1/PD-L1 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5, 57(8):128-13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皂苷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 抑制剂对胃癌细胞 增殖、迁移、侵袭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胃癌细胞 株(BGC-803) 分别放于PD-1/PD-L1抑制剂培养基(PD-1/PD-L1抑制剂组)、柴胡皂苷培养基(柴胡皂苷 组)、PD-1/PD-L1抑制剂与柴胡皂苷联合培养基(联合组) 中进行培养,对照组为BGC-803使用无血清培养 基培养。检测胃癌细胞活力,比较4组增殖率、凋亡率、迁移率、侵袭率、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 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Caspase3、Caspase8] 水平及PI3K/AKT表达量。结果:柴胡皂苷可抑制 胃癌细胞生长,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柴胡皂苷对胃癌细胞作用的IC50为12.50 μg/mL。与对照组比较,PD-1/ PD-L1抑制剂组、柴胡皂苷组、联合组增殖率、侵袭率、迁移率以及Bcl-2、PI3K、p-PI3K、AKT、p-AKT相 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凋亡率和Bax、Caspase3、Caspase8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柴胡皂苷组 比较,PD-1/PD-L1抑制剂组、联合组增殖率、侵袭率、迁移率以及Bcl-2、PI3K、p-PI3K、AKT、p-AKT相 对表达量均下降(P<0.05),凋亡率和Bax、Caspase3、Caspase8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与PD-1/PDL1 抑制剂组比较,联合组增殖率、侵袭率、迁移率以及Bcl-2、PI3K、p-PI3K、AKT、p-AKT相对表达量均下 降(P<0.05),凋亡率和Bax、Caspase3、Caspase8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结论:柴胡皂苷联合PD-1/ PD-L1抑制剂干预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使胃癌细胞凋亡。

    • 李树成扶阳通脉针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经验介绍

      2025, 57(8):134-138.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李树成教授运用扶阳通脉针法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经验。李树成教授认为,癌因性疲乏多 为阳气虚衰,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虚、实、郁交织,治当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以扶阳通脉针法即扶正护 阳、通调脉气论治。

    • >文献综述
    • 肠道菌群调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和中医药干预研究现状

      2025, 57(8):139-14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物群体,参与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稳态失调,将影响宿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介导一系列疾病 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的发病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控机体类固醇激素 水平、胰岛素抵抗、炎症和肥胖等过程参与PCOS的发病。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调控PCOS的作用机 制和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防治PCOS的研究现状,提出“脾主运化”和“心合小肠”可能是肠道菌群影响多囊 卵巢综合征的宏观中医理论体现,为中医药防治PCOS提供新思路。

    • >网络药理学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5, 57(8):144-155.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 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 库筛选车前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利用Disgenet、GeneCards、TTD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 数据 库检索银屑病的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将筛选出的车前草靶点基因与银屑病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车前 草-交集靶点基因,制作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韦恩图。应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车前草活性成分-交集靶 点基因网络图,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关系(STRING) 数据库中构建PPI网络,再运用Cytoscape3.9.1软件 筛选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 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 书(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1.5.7软件 对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与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车前草活性成分靶点基 因400个,银屑病疾病靶点基因4 893个,车前草-银屑病交集靶点基因186个。PPI网络分析提示肿瘤抑制蛋 白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 等靶点是车前草治疗银 屑病的核心靶点。核心靶点-车前草活性成分网络图显示,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可能为车前 草治疗银屑病的关键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车前草治疗银屑病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细胞 凋亡过程的正负调控、对脂多糖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MAPK和白细胞介素-17(IL-17) 等信号通路是车前草治疗银屑 病的重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木犀草素与核心靶 点TP53、AKT1、MAPK1、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 (HSP90AA1)、肿瘤坏死因子(TNF) 具有较高的 亲和力。结论:车前草中的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等成分可能通过TP53、AKT1、MAPK1等多 靶点调控PI3K-AKT、MAPK、IL-17等信号通路,进而影响银屑病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发挥治 疗银屑病的作用。

    • >名医传承
    • 牟重临运用疏肝健脾益肾法辨治不孕症经验

      2025, 57(8):156-160.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牟重临认为不孕症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根据其不同表现进行疏肝、健脾、益肾,并 随证配合祛寒温经、化瘀通络、清利湿热等法进行治疗,标本兼治,可获佳效。通过4则医案深入探析牟重临 运用疏肝健脾益肾法辨治不孕症经验。

    • 钦丹萍运用健脾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2025, 57(8):161-166.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钦丹萍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虚实夹杂之证,在临证时可从脾虚、毒蕴、痰瘀互结三个方面 辨治,以健脾、解毒、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创立了治疗CAG的协定方“健脾解毒方”,用药上强调药性专 长,重视对药及角药的使用,在健脾的同时,加强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化瘀之功,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 医“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的治病原则。举临床验案1则,对钦丹萍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和用药经 验加以佐证。

    • 神经根型颈椎病龙氏标准化阶梯诊疗经验

      2025, 57(8):167-172.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龙翔宇教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的经验。龙翔宇教授认为,CSR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脉络受损、气血痹阻不畅而发。根据CSR的病程周期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迁延 期,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分为压迫型、损伤型,进而提出了龙氏标准化阶梯诊疗方案,即分期、分型的推拿治 疗方法,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 向东方基于类厥阴病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验介绍

      2025, 57(8):173-17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疑难病,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典型的症状。向东方教授临证应用知名 经方家许家栋倡立的经典经方理论,以类厥阴之病机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进行辨证论治,认为该病病在三 阴(太阴、少阴、厥阴),着于厥阴,治疗上应兼顾表里寒热虚实,注重温补温化,热忌苦寒清下,血药常用 而忌攻伐,施予柴胡类方、前胡类方、泻心类方等,收效甚佳。

    • 王松龄运用避秽法治疗脑系疾病经验介绍

      2025, 57(8):179-183.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王松龄教授运用避秽逐邪法治疗脑系疾病的临床经验。王松龄教授指出脑为元神之府,治疗 神志病当以治脑为本,临证运用避秽法,祛邪而不伤正。痫证者,化浊避秽,开窍醒神;癫狂者,清热避秽, 镇惊安神;头痛者,化瘀避秽,通络宁神。

    • 胡志俊运用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骨量减少经验介绍

      2025, 57(8):184-188.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胡志俊教授运用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骨量减少的临床经验。骨量减少是骨质疏松症临床早期 状态,以关节疼痛、肌肉痉挛、乏力为主要症状。胡志俊教授认为,骨量减少属中医骨痿范畴,其病机为肾虚 为本、血瘀为标。运用益气化瘀补肾法治疗,临证可益气补血、活血化瘀,补肾填精、调和阴阳,调理内脏、 活动肢体。

    • 童光东从气、水、血、虚辨治肝硬化腹水经验介绍

      2025, 57(8):189-19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童光东教授从气、水、血、虚辨治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经验。童光东教授认为,肝硬化腹水属 中医鼓胀范畴,提出一辨机微、二辨机关、三辨机宜的三辨原则,治疗上主张疏肝调气以行水、活血化湿以利 水、补气温养以利水,将气、水、血、虚贯穿于肝硬化腹水辨治的全程中。

    • 李顺民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

      2025, 57(8):194-198.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李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李顺民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 为脾肾亏虚、湿浊瘀毒互结,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故在脾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微观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 衰竭,创制健脾益肾方。临证辨证论治,重视二补五通。二补,以补脾、补肾为主要治疗方法;五通,即通大 便、通小便、通汗液、畅呼吸、通血脉。

    • 邢宇锋从“将傅相干”理论辨治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经验介绍

      2025, 57(8):199-204.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结介绍邢宇锋教授从“将傅相干”理论辨治代谢相关(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合并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停的临证经验。邢宇锋教授认为,将傅相干、气血壅塞为关键病机;治疗当疏肝理肺、和调将傅。诊疗 时辨证论治,肝肺气郁证,宜疏肝理肺、和畅气机,方用逍遥散加减;痰浊阻滞证,宜祛浊化脂、平息止鼾, 方用祛浊化脂方加减;气滞血瘀证,宜行气活血、祛瘀散结,方用抗纤消积方加减。同时,将“治未病”思想 贯穿于诊疗的全过程,疗效显著。

    • 刘继洪形气神诊疗模式对社区治未病中心建设的启示

      2025, 57(8):205-209.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防”理念在疾病预防、疾病预后调控方面效果 显著。社区治未病中心作为一线医疗单位,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其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不言而喻。该 研究通过综述目前社区治未病中心在内部建设层面存在的障碍因素,引出形气神诊疗模式“一个理念,两种思 维方式,三个路径,四个步骤”的运行机制并进行应用举颙。总结该模式可为当下社区治未病中心提供规范化 服务流程,健全运行机制,整合内部医疗资源,培养业务骨干,强化收益,并体现治未病医务人员价值。

    • >临证医案
    • 高彩霞辨治继发性闭经医案3 则

      2025, 57(8):210-213.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名老中医高彩霞从医40 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疾病。闭经可分虚实两种,临床上多夹杂而见。治疗虚者多用健脾调冲、调补肝肾、补益精血,治疗实者多用活血理气、温经化痰、清热渗湿。高彩霞喜用虫类药加强活血通经之效,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 庞智晖辨治骨科疾病医案4 则

      2025, 57(8):214-217.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庞智晖教授师承中医骨伤科名家樊粤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肾虚弱,百病由生,临床治疗以肾-脾轴理论为中心[1],运用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及膝骨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现整理医案4则,以飨同道。……

    • 基于运气理论应用三因司天方医案3 则

      2025, 57(8):218-222.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文:林国彬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中医儿科学王伯岳慈幼流派学术继承人、深圳市名老中医朱锦善学术继承人、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秉承《素问·五运行大论》的“顺天察运,因变求气”思想,善于结合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三因司天方临证诊治,疗效显著,兹介绍林国彬教授临床上基于运气理论应用三因司天方治疗疾病的医案3则。……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