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信息

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办 单 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 辑 出 版: 《新中医》编辑部

印          刷: 广东信源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邮 发 代 号: 国内:46-38 国外:M186

国 外 发 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

广 告 运 营: 广州富九广告有限公司

广告联系电话: (谭老师)020-85603680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15期
显示方式:
  • Abstract:

    单篇PDF查阅请上中国知网(新中医2025年第15期电子数据已上传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等数据库,等待平台制作上网即可,请作者 不要相信 邮件+电话联系您,以发定稿PDF或者修改知网上传前确认PDF等理由加您微信的骗局!!!!!!)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REND/detail,如有疑问,请电话020-954896(刘)联系。

  • 方权,刘昌华,潘华峰,何佩瑶,程红

    Abstract: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黄连-半夏药对处方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 辞典》《中华医典》中含黄连-半夏药对方剂。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基于Apriori算法、 利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挖掘黄连-半夏药对的主治疾病、配伍组合、关联规则及性味功效等,研究黄 连-半夏药对在不同疾病中的用药规律,并绘制关联规则网络图。结果:含黄连-半夏药对方剂共416首,涉及 单味中药339味。其中与黄连-半夏药对配伍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甘草(232次)、茯苓(226次)、陈皮(215次)、 黄芩(167次)、白术(140次) 等;主治疾病共有121种,主要有痰饮、胃痞病、积聚等。关联规则分析核心 药物组合为黄连-半夏→甘草、黄连-半夏→茯苓、黄连-半夏→陈皮等。结论:黄连-半夏药对以“辛开苦降、 寒温并调”为核心配伍机制,多与苦辛类药物协同增效,临床上主要治疗痰饮、胃痞、积聚等疾病,通过调节 气机、分消痰湿热结发挥治疗作用。

  • 林思懿,张进步,卢婧芬,赖东兰

    Abstract:

    目的:以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赖东兰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思路及核心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赖 东兰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门诊病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SPSS Statistics 27.0进行聚类分析,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可视化分析,Origin 2024对所有中药性味归经进行统 计。结果:共纳入处方342首,以肝风内动证和脾虚肝旺证为主要证型。涉及中药101种,补虚药、平肝息风 药、解表药是频次最多且关联最大的功效类别,平、寒性,甘、苦味的占比最大,多归肝、肺、脾经。关联分 析获得核心药对14组,核心角药19组。聚类分析获得5个核心基础方。结论:赖东兰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主 张标本兼治,肝脾肺同调,祛风药与补虚药并用,以钩藤饮子合四君子汤化裁为核心基础方,并时时顾护 正气。

  • 黄卓,陈雪梅,祝轩,何泳谦,陈曦霞,胡妮,王儒平

    Abstract: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王儒平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方法:收集2023年 1月—2024年4月就诊于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王儒平名中医工作室的不寐病例,建立王儒平治疗不寐门诊医 案数据库,使用Excel、IBM SPSS 24.0等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其用药特点及组方规 律。结果:共纳入病例411例,处方411张,包含中药192味,核心中药29味。主成分分析得到9组中药,聚 类分析得到6组中药,删除冗余数据后,得到8组核心药组:首乌藤;枸杞子、麦芽;酒女贞子、墨旱莲、熟 地黄;五味子、麦冬、太子参;法半夏、夏枯草;制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骨、珍珠母;乌梅、郁金、柏子 仁。结论:王儒平认为神安则体健,不寐病气郁为始,阴伤为本,神不安为标,治疗失眠当求气调而阴平,方 能神安则寐。具体治法以滋阴养血,解郁安神为先,常用首乌藤;枸杞子、麦芽;酒女贞子、墨旱莲、熟地 黄;五味子、麦冬、太子参;乌梅、郁金、柏子仁等药物,疏肝不忘滋阴,养阴兼顾行气。善用枸杞子合麦 芽、制远志合石菖蒲等药物组合解胃不和、痰浊之标,并注重调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达到改善睡眠的 目的。

  • 罗芳玲,卢虹谕,张溪娟,毛丽,谢咏雪,贺青军

    Abstract: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 的用药规律及作用 机制。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治疗RHD的相关文献,构建 处方数据库;应用R语言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获取核心药物组合。应用中药系统药 理学数据库(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 平台获取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 OMIM、DisGeNET 网站获得RHD 相关靶点;利用String 平台和Cytoscape 3.10.0 软件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 作(PPI) 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功能和京都 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果:筛 选出99首处方,涉及189味中药,药物主要为温性,甘味,归肺、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茯苓-桂枝- 白术-附子-丹参为核心药物组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得到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活性成分77个,潜在靶点 846个与获得的2 025个RHD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37个交集靶点。经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得TNF、AKT1 等47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 05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17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 键活性成分与关键核心靶点对接良好。结论:中医药治疗RHD的组方用药多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祛 瘀为主,核心药组为茯苓-桂枝-白术-附子-丹参,可通过去氧穿心莲内酯、丹参醇A、木犀草素等关键活性成 分作用于TNF、AKT1、EGFR、MMP9、STAT3等靶点,调节动脉粥样硬化、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抑制氧化应 激、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 潘柏延,夏辉,陈桂仙,吴冠敖,詹沂博,欧阳卉莹,杜承浩,招远祺,赵敏

    Abstract: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 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建立吉兰-巴雷 综合征的中医证素和中药数据库,对高频中药进行关系网络图形、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 27篇,涉及中药处方37条。通过频数分析筛选出病位证素4种、病性证素12种,病位证素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3位为脾、肾、肝,病性证素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位依次是气虚、血瘀、湿、热;治疗该病共涉及中药103味, 累计使用频次371次,使用频次前5的依次是黄芪、当归、甘草、白芍、川芎;使用频次≥5的高频中药有 22 味,对高频中药进行功效分类后共涉及15种,排名前5的依次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 凉血药、补血活血药;关联分析中符合条件的二项药物组合有10项,符合条件的三项药物组合有21项。聚类 分析得到3个新方组合。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为本虚标实证,多以气虚为本,湿、 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补气为基本法则,佐以活血、利湿、清热利湿等治法。

  • 《新中医》编辑部

    Abstract:

    《新中医》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1969年创刊。标准刊 号:ISSN0256-7415,CN44-121/R,2020年由原月刊改为半月刊,期刊代号,国内:46-8,国外: SM186。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一、征稿内容 实验研究、 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文献综述、经方古方、临床证治、肿瘤研究、针灸推拿、特色疗法、调研报告、 思路方法、名医传承、经典古籍、临证医案等。二、来稿要求 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 精炼,内容真实,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数据比较应做统计学处理。三、来稿格式 参照本刊格式。四、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投稿时需同时上传单位投稿证明。网址:http://xzy.ijournal.cn。五、文责自负 作 者如有侵权行为,本刊不负连带责任。署名人的顺序由作者决定。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对文稿有修改 权、删节权,修改稿未按时寄回视作自动撤稿。六、稿件采用需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并 及时寄回《新中医》编辑部档案室。编辑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2号广州中医药大 学办公楼。邮编:510006。电话:020-954129。

  • 陈蕴怡,殷一红

    Abstract: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叶天士治疗妇人产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对《临证指南医案·产后》中的125首方剂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和功效统计,并进行药物的关联规则分 析和聚类分析,由此探知叶氏的诊治经验。结果:共收集药物190味,主要有茯苓、当归、人参、茯神、枸杞 子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肾、脾、心、肝经为主,功效以补虚类、利水 渗湿类、清热类、温里类、活血化瘀类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59条规则,聚类分析得到3个核心药物组合。 结论:叶天士深谙妇人产后气血亏虚、肝肾受损、八脉空虚的病机特点,重视甘温药物以养心脾、益气血,六 味地黄丸配伍温补摄纳之品以补肝肾、调奇经,并重视活血祛湿清热以解产后恶露瘀滞。

  • 孔一名,郑海澜

    Abstract:

    目的:观察生脉饮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102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祛痰、低流量吸氧等基础治疗,并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口服,联合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肺功能、运动耐量、免疫功能指标、急 性加重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 组(P<0.0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 较治疗前均升 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6 min步行距离(6MWD)、无氧阈占预计值百 分比(AT%pred)、最大代谢当量(METs)、峰值摄氧量(VO2 peak) 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 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17型辅助性T细胞(Th17) 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 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0 (IL-10)、CD3+、CD4+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 组(P<0.05)。随访发现,联合组中、重度发作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脉饮联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肺功 能,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 冯程程,何绿苑

    Abstract:

    目的:观察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期(AECOPD) 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金华市中医医院肺病科治疗的 200例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 中医证候评分、血气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68%(89/95),高于 对照组83.70%(77/92)(P<0.05)。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中医证 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动 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水 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调节性T细胞(Treg)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血清Treg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 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血清PCT、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清金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可 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王艳,施正贤,郑国君

    Abstract:

    目的:观察清热宣痹汤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CRS) 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择2024年1—10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00例CRS肺经风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宣痹汤治疗。2组均连续 治疗14天。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流涕、鼻塞、发热、分泌物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 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IL) -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鼻气道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94.00%(47/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P<0.05)。观察组流涕、鼻塞、发热、分泌物等症状的消失时 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ECP、TIgE、TNF-α、IL-6、IL-8、NA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观察组ECP、TIgE、TNF-α、IL-6、IL-8、NA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NCV、NMCA均较治疗前 增大(P<0.05),观察组NCV、NMCA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清热宣痹汤联合克拉霉素治疗CRS肺经风热证效果好,能减轻炎症和变态反应,改善鼻 通气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杜腾飞,厉鑫,吴晓伟

    Abstract: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 2023年12月东阳市中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14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段锦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 前后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评分(PAS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双下肢体重分配比(WBL)、重心轨迹总 长度(TLCGT)、重心轨迹外周面积(PACGT)、轨迹飞行训练测试中前后、左右轨迹内有效时间(TTGTT) 的 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步长、步速、步频的步态时空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上述3项 步态时空参数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姿势变换和维持的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上述2 项PA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睁眼WBL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闭 眼WBL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WB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 组睁眼WB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闭眼WB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睁眼TLCGT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观察组闭眼TLCGT较治疗前减少(P<0.05),对照组TLCGT治疗 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睁眼TLCGT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闭眼 TLCG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睁眼PACG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 观察组闭眼PACGT较治疗前减小(P<0.05),对照组PACG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PAC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TGTT值(前后时间、左右时间) 均 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TGTT值(前后时间、左右时间)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 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有利于康复。

  • 张德恩,王丽萍

    Abstract:

    目的:观察温经养血通脉汤联合三焦针法对丘脑梗死患者感觉通路损伤修复及记忆障碍、脑灰质 微结构和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丘脑梗死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脱落2例,联合组脱落2例。2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 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三焦针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温经养血通脉汤治疗,2组均连续 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 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试 验(RBMT) 评分、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 评分、患侧平均扩散系数、患侧各向异性分数、 感觉功能评分、脑梗死侧与脑梗死对侧Ktrans 值的比值(Ki/c)、脑灰质体积、血清β-淀粉样蛋 白1-42 (Aβ1-42)、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活性氧簇(ROS) 水平的变化。 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 (43/4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78% (35/45),2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BMT、LOT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SS评分均较治 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RBMT、LOT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患侧各向异性分数、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患侧平均扩散系数均较治疗前下 降(P<0.05);联合组患侧各向异性分数、感觉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侧平均扩散系数低于对 照组(P<0.05)。治疗后,2组Ki/c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脑灰质体积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 联合组Ki/c值低于对照组(P<0.05),脑灰质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ROS、TNF-α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P<0.05),Aβ1-42、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ROS、TNF-α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P<0.05),Aβ1-42、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养血通脉汤联合三焦针法治疗丘脑 梗死患者可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神经损伤,促进感觉通路损伤修复,改善脑灰质微结构和血脑 屏障,提升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提高疗效。

  • 马锋,魏立仁

    Abstract: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 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CI痰热腑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依达拉奉组与星蒌承气汤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依达拉奉组加予依达拉奉治疗,星蒌承气汤组在 依达拉奉组基础上给予星蒌承气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 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评分]、氧化应激因子[丙 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神经系统功能蛋白[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视 锥蛋白样蛋白1 (VILIP-1)] 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星蒌承气汤组总有效率96.67% (58/ 60),高于依达拉奉组81.67%(49/60)(P<0.05)。2组ADL评分、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星蒌 承气汤组ADL评分、SOD水平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2组NIHSS评分和MDA、UCH-L1、VILIP-1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星蒌承气汤组NIHSS 评分和MDA、UCH-L1、VILIP-1 水平均低于依达拉奉 组(P<0.05)。星蒌承气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6/60),依达拉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5/60),2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蒌承气汤加减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ACI痰热腑实证疗效好, 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贺时磊,王珊珊,李昌明,刘学昌

    Abstract:

    目的:观察通痹活络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 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濮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按治疗方法 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痹活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 候积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 动脉(MCA) 及大脑后动脉(PCA) 的平均血流速度(Vm)] 变化,记录2组随访3个月时预后情况[Barthel 指数(BI)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9%(61/62),高于对照组86.67%(52/60)(P<0.05)。治疗 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0.05);2组ACA、MCA及PCA的Vm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观察组ACA、MCA及PCA的Vm 快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活络汤联合阿替普酶静脉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动脉血流灌注,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及 预后改善。

  • 冯延旺,高敏,陈海生

    Abstract:

    目的:观察芪归通络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紧张性头痛(CTTH) 伴颅周肌痛的临床 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诊治的100例气虚血瘀型CTTH伴颅周 肌痛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联合芪归通络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 分、头痛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4 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9% (55/57), 高于对照组79.07% (34/ 43)(P<0.05)。2组神疲乏力、失眠多梦、头痛及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神疲乏力、失 眠多梦、头痛及心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评分均较 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通络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 CTTH伴颅周肌痛效果好,可改善临床疼痛症状,安全性好。

  • 修韵,江桦栋,陈俊男

    Abstract:

    目的:观察消痈愈溃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胃溃疡毒热蕴胃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3月松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p阳性胃溃疡毒热蕴胃证患者,按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痈愈溃方治疗。 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嘈杂、纳差等中 医证候评分,溃疡愈合情况,胃黏膜组织学评分,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L) -35 mRNA、IL-37 mRNA。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34%(50/53),高于对照组75.47%(40/53)(P<0.05)。2组胃脘胀痛、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嘈杂、纳差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脘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 嘈杂、纳差等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溃疡周围 充血面积、底部厚苔面积、周围再生上皮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观察组溃疡周围充血面积、底部厚 苔面积、周围再生上皮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胃黏膜腺体密度评分、炎症细胞浸润评分、黏膜厚 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黏膜腺体密度评分、炎症细胞浸润评分、黏膜厚度评分均低于对 照组(P<0.05)。2组IL-35 mRNA、IL-37 mRNA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IL-35 mRNA、IL-37 mRNA均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消痈愈溃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胃溃疡毒热蕴胃证可有效提 高临床疗效和Hp根除率,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促进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35 mRNA、IL-37 mRNA有关。

  • 宋韶娜,张少崇,王春芳,任永朋

    Abstract: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通阳方联合西药治疗激素抵抗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SRNS) 脾肾阳虚证的疗 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1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96例SRNS脾肾阳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肾健脾通阳方治疗。 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 清纤维胶凝蛋白-3(FCN3)、核转录因子(NF) -κB、Ⅲ型前胶原(PC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 率97.83% (45/46),高于对照组82.61% (38/46)(P<0.05)。2组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均较治 疗前加快(P<0.05),治疗组肾叶间动脉PSV快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肾叶间动脉阻力指 数(RI) 及搏动指数(PI)、FCN3、NF-κB、MCP-1、hs-CRP、PCⅢ、胱抑素C、血肌酐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 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肾健脾通阳方联合西药治疗SRNS 脾肾阳虚证疗效较好,能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改善肾功能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减少肾纤维化,缓解病情,提 升临床疗效。

  • 周建国,黄生强

    Abstract:

    目的:观察前列腺炎配方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 的 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5月浦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CNP患者,经纳排标准剔 除12例后,最终纳入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4例,对照 组予以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炎配方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指数量表(NIH-CPSI)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指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小体外泄蛋白(PSEP)、前列腺体积、 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9% (59/64), 高于对照组 77.42% (4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NIH-CPSI 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 降(P<0.05),且试验组NIH-CPS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 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TNF-α、IL-6、IL-8及尿液 PSE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前列腺液TNF-α、IL-6、IL-8及尿液PSEP水平均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减小,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MFR、AFR均 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炎配方颗粒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可改善 CNP患者的症状和尿动力学,下调炎症因子水平,减小前列腺体积,提升临床疗效。

  • 方旭辉,夏恩波

    Abstract: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KOA) 发作期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5月在杭州市下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治疗的116例KOA发作期湿热痹 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给予如意金黄散膏剂外敷、推拿、手法牵引的中医综合疗法,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 缓解和疼痛消失时间;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 数(WOMAC) 评分、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 细胞介素(IL) -1β和IL-6] 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2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治疗 前降低(P<0.05),联合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P<0.05)。2组WOMAC及Lequesne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WOMAC及Lequesne指 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主症、次症 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 组TNF-α、IL-1β 和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2.45% (49/53), 高于对照组 77.55%(38/49)(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KOA发作期湿热痹阻证,能有效缓解疼痛 和改善膝关节功能,缩短发作期病程,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抗炎镇痛治疗。

  • 沈范军,赵月琴

    Abstract: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方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Janus 激酶 2(JAK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杭 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星桥分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扰素组及联合组 各60例。干扰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联合组在干扰素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方 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每日排便次数、粪便性质、粪便pH值及粪便RV-Ag阴性),比较2组治 疗前后肠道菌群(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 排便次数正常、粪便性质正常、粪便pH值正常、粪便RV-Ag阴性患儿人数均多于干扰素组(P<0.05)。治疗 后,2组双歧杆菌及乳杆菌丰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丰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 双歧杆菌及乳杆菌丰度均高于干扰素组(P<0.05),肠杆菌丰度低于干扰素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 有效率为88.33% (53/60),干扰素组为68.33% (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外周血JAK2及STAT3 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外周血JAK2及STAT3 mRNA表 达水平均低于干扰素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方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可改善 患儿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紊乱,抑制外周血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

  • 邓惠,黄鸿凯,赖来清,廖嘉仪,张涛

    Abstract:

    目的:探究2023癸卯年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患儿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与后天疾病罹患之间的 关系。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就诊的385例MPP患儿住院病案首页信 息,提取阳历出生日期并进行干支转化。分析年龄、天干、地支、岁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运气相合 的分布特征。结果:MPP患儿岁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水运太过之年出生人数占比最 多(16.36%),水运不及之年出生人数占比最少(5.19%)。MPP 患儿运气异化之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其中天刑之年出生人数占比最多(46.75%),小逆之年出生人数占比最少(4.68%)。但MPP患 儿主气、客气,司天-在泉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岁运为水运太过和(或) 天刑之 年的患儿,2023癸卯年患MPP的可能性较大。

  • 席榕,曹毅,李园园

    Abstract:

    目的:观察银藓止痒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3 年6 月1 日— 2024年6月1日诊于浙江省中医院皮肤科66例湿热浸淫型亚急性湿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 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内服银藓止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 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 评分、瘙痒评分、皮肤菌群培养、血 清白细胞介素-17(IL-17)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2 周、4 周后,2 组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瘙痒评分低于同一时段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2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检出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 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7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银 藓止痒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能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调节皮肤菌群分布。

  • 陈炫伶,罗树雄,谢芊,宋庆

    Abstract: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应用于脑卒中后足下垂康复治疗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 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 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 等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 自建库至2024年12月。总结针刺处方,并将处方中涉及的穴位、穴位频次、穴位归经、分布部位进行统计和 整理,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穴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运用SPSS Modeler18.0 Apriori算法 对纳入穴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录文献64篇,针刺处方64条,涉及穴位77个,穴位使用总频次 501次。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使用频数前5位的穴位是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三阴交、太冲;所选用经 脉最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及足太阳膀胱经;涉及的特定穴以五腧穴中的合穴、八脉交会穴、原穴为 主;腧穴使用部位选择主要以下肢为主;在腧穴配伍方面,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足三里-阳陵泉;前22位高 频腧穴可分为4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选穴多样,所选经脉主要以阳经为主,以“足 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三阴交”为核心基础穴位处方,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功能,体现疏通经络、调 和气血、濡养筋脉的治疗原则。

  • 尹亚娜,李凯旋,彭婷,邬钰馨,易玮

    Abstract: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从阴阳的角度探讨卵巢早衰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针刺治疗思路。 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衡,以阴阳不足为本,痰湿、瘀血、阳气内郁为标。针刺治疗卵巢早衰当以调和阴阳为 主,疏通胞脉为辅,临证时审查阴阳,灵活选取腧穴及针刺方法,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阴阳共调,以便达到 月经来复和恢复卵巢功能的疗效。

  • 李智珍,任天爱,曾慧妍

    Abstract:

    目的: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颊针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维 普、万方3个中文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 (WOS) 2个外文文献数据库收录的2000年1月1日— 2024年4月1日颊针疗法相关中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6.3.R1软件分别从年度发文定量统计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时间区间分析、作者文献共表现网络分析等几方面进行可视化研究分析。结果: 共152篇文献纳入研究,2019—2023年颊针发文趋势呈直线上升。作者共现网络分析图谱显示,方晓丽的发文 量最多,以方晓丽、苏成红、张延菊、蒲瑞生、颉旺军、杨晨光等为主的团队,研究方向合作较多,关系网较 为密切。关键词分析显示颊针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颊针的疗法和对颊针本身的研究两方面。关键词时间线图 谱显示,早期颊针的研究着眼于中枢机制,后期才拓展到全息理论等方面,临床上早期的应用主要为镇痛、关 节炎等疾病。结论:颊针疗法在辅助治疗急慢性疼痛、关节炎、代谢异常性疾病时有较好的疗效,而其他方面 的研究较少,提示颊针的治疗和研究在未来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 欧紫荆,范琦铃,张诗奇,任佳庆,潘锐焕

    Abstract: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患侧肩手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为主。 基于“清阳实四肢”理论,认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气郁阻络,阳衰土弱,四肢失荣”,中风后 清阳不运,清阳出入失司,发为气郁阳衰,致阳经经脉不通,无法充实四肢而为痹证或痿证。治疗当以温通宣 补为基本原则,分期辨治,循阳经辨证,并探讨针灸在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 提供参考。

  • 彭婷,邬钰馨,尹亚娜,李凯旋,易玮

    Abstract:

    基于“ 二阳之病发心脾” 理论, 从“ 阳明-心脾-胞宫” 角度探讨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 征(PCOS) 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阳明中土虚乏、心脾不通,同时伴痰湿及瘀血等实邪结于 巢窠,冲任督气血不调,最终导致胞宫失养而产生月经愆期、不能成胎等症。临床诊治将辨证、辨经相结合, 养血与理血并重,治疗以补益阳明、通心调脾、荣养胞宫为主。首先取任脉及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以补益津 血,其次取督脉及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脾经经穴为主以调神理血,最后选取下腹局部穴位,使胞宫得养,气 血畅通,从而改善PCOS患者的症状,实现形神同调。

  • 陈双钱,章国伟,林定艺,吴梦婷,金永喜

    Abstract:

    目的:观察通督醒神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3年6月—2024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及试验组各49例,最终2组均有47例完成研究。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重复经颅磁刺 激治疗,试验组予以通督醒神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 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评分、社会功能活动问 卷(FAQ)、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 评分、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9% (43/47),对照组为76.60% (36/47),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MoCA 评分、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试验组MoCA 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FA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 降(P<0.05),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FA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 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5-HT、NE、 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醒神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PSCI疗效较好,能减轻认知 障碍程度,改善神经递质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起到良好增效作用。

  • 沈悦,李庆琳,王晨洋,熊晓婉,方晋元,皮敏

    Abstract: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 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4年7月9日以 来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并获取目标信息,在Cochrane偏倚风险评 估手册基础上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总有效率、愈显率、House- 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H-B量表) 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涉及顽固性面瘫患者 6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在临床总有效率[OR=4.42,95%CI(2.55,7.67),P< 0.000 01]、愈显率[OR=3.84,95%CI(2.64,5.58),P<0.000 01]、H-B量表评分[MD=-0.87,95%CI (-1.38, -0.36),P=0.000 8] 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欧亚婷,范春

    Abstract:

    象数思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模式,假借象与数进行取象比类,触类旁通。古九针是记载 于《黄帝内经》中的九种针具,其形成和运用与象数思维的应用密不可分,九针的形制和功能中蕴含了三 才(天、地、人)、阴阳之道,通过调气、导气,以适用人体寒热阴阳变化,使不同的针具有各自的适应证。 这种针具和适应证的对应性反映了人体某一方面的生理或病理信息,可以视为人体整体信息的一个缩影,从局 部信息把握整体信息,体现了全息性的特征。随着医学和社会的进步,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和发展, 研制出新九针,象数思维虽有其局限性,其全息性的特性在新九针的形成和运用中却有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 不仅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象数思维在现代针灸学中的应用内涵。

  • 唐正菊,陈丹,孙华丽,周鹏

    Abstract: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方在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的 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3周给予常规辅助化疗,观察组术 后3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肺方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免疫 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 CD3+、CD4+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D3+、CD4+水平高 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 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肺方可以通过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促 进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恢复,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 张利娟,薛孟奇,吴巧媚,龙琴琴,马世红,范荣荣,萧晓真

    Abstract:

    目的:构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AGI) 患者中医护理管理方案,涵盖辨证施药、辨证施膳、辨 证施养和辨证施术,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80例脓毒症AGI患者,按时间段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管理方 案。收集并比较2组急性胃肠损伤情况、炎症指标和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37例、38例 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2组AGI分级、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和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 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均降 低(P<0.05),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2 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 (APACHE Ⅱ) 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 组(P<0.05)。2组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构建的中医护理管理方案科 学可行,能有效改善脓毒症AGI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炎症反应和预后。

  • 张庆霞,王慧敏,韦以宗,胡杏平

    Abstract:

    目的:观察顺时扶阳灸刮联合健脊十八式治疗护士慢性腰肌劳损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9月— 2024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工作的慢性腰肌劳损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行常规灸刮联合健脊十八式进行锻炼,观察组采用顺时扶阳灸刮联合健脊十八式锻炼。比较2组临床疗 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30/38),2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顺时扶阳灸刮联合健脊十八式能缓解护士慢性腰肌劳损程度,改善腰椎功能,减轻腰痛症状。

  • 李凤勤,杨国防,陈丽花,乔兆雪,买钰,邹艳华,王彦华

    Abstract:

    目的:观察生物全息耳穴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 年1 月— 2024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失眠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8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生物全息耳穴疗法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 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自评量表(PSQI) 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评分、Flinders疲劳程度量表(FFS) 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分。 比较2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监测(PSG) 睡眠参数。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β-内 啡肽(β-EP)、神经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1.67% (44/48),高于对照组72.92% (35/48)(P<0.05)。治疗后,2 组PSQI 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积分较治疗前 升高,HAMA、HAMD-17、FFS 量表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F-36 量表积分高于对照组, HAMA、HAMD-17、FFS 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 组总睡眠时长(TST)、睡眠维持 率(SE)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觉醒时长(WASO)、潜睡眠时长(SL)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 组TST、SE水平高于对照组,WASO、S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快速眼动期(REM)、N2、 N3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N1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REM、N2、N3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N1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5-HT、β-E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NSE、BDNF水平较治疗前 降低(P<0.05);且观察组5-HT、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NSE、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14.58%(7/48)(P<0.05)。结论:生物全息耳穴疗法联合针刺可 明显提高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相关神经递质。

  • 王莉,吴家乐,金童童,胡家伟,潘志豪,徐新宇,崔云,殷一红

    Abstract:

    笔者将朱丹溪的“怫郁致病”理论和男科病症结合起来,总结概括成“郁极生变”理论,基于 “郁极生变”理论,以脑-肠-生殖轴为核心,通过对脑-肠-生殖轴神经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来探讨郁证对男性 不育症临床诊疗的启发,将“郁极生变”理论与现代科学相贯通,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科学性和研究意义。 “郁”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为用,共同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展变化,以脑-肠-生殖轴为依托解释 “郁极生变”的科学内涵,为“郁”和“变”之间提供现代化的理论桥梁,脑-肠-生殖轴是从“郁”走向 “变”的重要介质之一,郁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影响,推动男性不育症的发生、发展、转归。这启示临床工作 者,从郁出发,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不育症的诊疗有推动意义。

  • 齐卉,陈天柱,李冉,刘传英,刘华

    Abstract:

    肾生髓理论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具有强关联性,其核心内涵包括肾精化生骨髓与脑髓。在肾 精生骨髓方面,补肾方药可通过补肾生髓化骨、补肾消脂生骨、肾精填髓化血3个方面,多途径、多靶点调节 髓中精微物质,促进成骨分化,调控造血功能及脂肪代谢,为小儿生长奠定物质基础。在肾精生脑髓方面,补 肾方药可调节中枢神经免疫应答,依托于髓与脑之间的双向调控机制,影响骨骼发育与内环境稳态。临床中, 辨证、谨慎地运用补肾方药治疗性早熟患儿取得一定效果,体现出其作用于髓的可能。本文基于中医肾生髓理 论,认为髓是肾脑关系的媒介,补肾类方药或可通过调控以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使髓中的变化先于其它各个 环节的发生,进而影响脑腑,调节小儿生长发育。

  • 陈烽恺,苏琬茹,吉训超

    Abstract:

    目的:基于CiteSpace探讨中医药治疗食积咳嗽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以 “ 小儿食积咳嗽”“中医药”为主题词,检索自1994 年1 月1 日—2024 年6 月30 日期间中国知识资源总 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食积咳嗽 的研究文献,并利用CiteSpace6.2.R6软件对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71篇研究文 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纳入文献涉及381位作者,形成了以原晓风、袁振华、张波等人为代表的 5个主要研究团队,共涉及280个关键词,高频关键词有咳嗽、食积咳嗽、保和丸、数据挖掘、小儿咳嗽等。 结论:食积咳嗽相关研究逐年增多,近5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挖掘、中医外治法以及用药规律等方面。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寻用药规律于该领域是目前研究主流,具有一定发展空间。建议针对小儿食积咳嗽的瘥后 调护、远期疗效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 陈璐佳,乔隆,刘宏飞,姜清允,邓艳华,乔野,于冬冬

    Abstrac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膝痛康治疗膝骨关节炎(KOA) 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 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药分子生物机制信息分析系统(BATMAN-TCM)、UniProt、Genecards数 据库确定膝痛康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检索Genecards、NCBI、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KOA疾病靶点; 筛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及蛋白质互作(PPI) 网络构建;使用基因本体(GO) 功能与京 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膝痛康-主 要成分-靶点-KOA”调控网络可视化分析筛选后发现有26个成分参与了KOA的治疗。PPI网络及核心靶点分 析得出前10个核心靶点分别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 (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肿瘤蛋白p53 (TP53)、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胱天蛋白酶 3 (CASP3)、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PTGS2)、髓细胞增生原癌基 因(MYC)。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脂多糖反应、细菌来源分子、氧化应激、辐射反应和营养水平反应等生物学 过程;KEGG通路富集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 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p53等信号通路可能与KOA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 之间结合能均<-5 kcal/moL。结论:膝痛康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柚皮苷、刺槐黄等成分作用 于AKT1、VEGFA、IL-1β等靶点,调控IL-17、TNF、AGE-RAGE、p53等信号通路影响KOA。

  • 王凯茵,朱瑾瑾,黄纯,李惠林,张志玲

    Abstract: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尿石清颗粒冲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 筛选尿石清颗粒冲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和泌尿系结石相关基因,并选取交集基因;通过 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 网络;利用R语言对交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功能、京都基因与 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采用AutodockTools 和PyMOL 进行分子对接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复方有效成分238 种,潜在靶点 410个。GO富集分析得到2 626个GO条目;KEGG富集分析得到16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尿石清颗粒冲 剂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槲皮素,与泌尿系结石的核心 靶点蛋白激酶B (AKT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肿瘤蛋白p53 (TP53)、转录因子 AP-1 亚基c-Jun(JUN)、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雌激素受体α(ESR1) 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尿 石清颗粒冲剂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可通过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 激活因子3(JAK2/STAT3)、核因子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等信号通路治 疗泌尿系结石。

  • 孙云峰,赵妍

    Abstract: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五加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作用机制,优选刺五 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筛选刺五加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潜在靶点;在GeneCards、 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关基因;利用Venny2.1获取活性成分靶点与肺炎靶点的交集;使 用Cytoscape 3.10.1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刺五加活性成分-靶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网络图;通过 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运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功 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Tools 1.5.7软件完成分子对接并评估 蛋白结合的稳定性,得到3D结合模型;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指标成分。运用正交实验设计, 以乙醇倍量、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以指标综合评分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刺五加 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筛选出427 个潜在作用靶点,与2 023 个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 185 个共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刺五加改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调控的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蛋白激 酶B信号传导的正调控、MAP激酶活性的正调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 性调控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刺五加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通过蛋白互作分析得到5个核心基因,分别为AKT1、GAPDH、 SRC、EGFR、STAT3,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刺五加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 芝麻素) 与以上5个核心基因的结合稳定性。确定指标成分为刺五加苷B、芝麻素、异嗪皮啶,最佳提取工艺 为加8倍量 60% 乙醇提取2次,每次180 min。结论:刺五加活性成分可能主要通过作用于AKT1、GAPDH、 SRC、EGFR、STAT3基因调控机体细胞周期蛋白和激酶的表达水平,或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发 挥改善间质性肺炎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确定工艺评价指标,优选的刺五加提取工艺合理、 稳定、重复性良好,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陈海娜,指导:吴仙娜

    Abstract:

    吴仙娜主任根据小儿肺炎喘嗽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将肺炎喘嗽分为发热期、咳嗽期和恢复期3个 阶段。发热期肺气郁闭,小儿病易热化,传变迅速,治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咳嗽期痰热闭肺,易夹湿、 滞、瘀,治以宣肺理气,祛湿化痰,活血通络;缓解期以肺脾两虚为主,从中焦论治,以培土生金。治疗过程 强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 黄楚燕,梁文能,招远明

    Abstract:

    目的:观察综合教学法应用于中药饮片验收鉴定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 5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中药仓库进修的100例学生,将2023年9月—2024年1月进修 的50例学生纳入传统教学法组,进行传统培训教学;将2024年1月—2024年5月进修的50例学生纳入综合教 学法组,在理论授课中加入反面案例教学,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加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比较2组学 生理论考核成绩、鉴定能力、带教老师满意度、教学满意度[教育适应情况评价量表(DREEM)] 的差异。 结果:培训后,综合学习法组在中药饮片的制作、功效、验收以及失败案例分析方面的理论考核成绩及总分均 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培训后,综合学习法组在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理化鉴定、质量鉴定能力评分 及总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培训后,综合学习法组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 0.05)。培训后,综合学习法组DREEM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法组(P<0.05)。结论:综合教学法在中 药仓库进修生饮片验收鉴定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鉴定能力,增加学生对带教老师 及教学的满意度。

稿件采编系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