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玉 , 张玉峰 , 汪伟 , 王宇亮 , 孙晓娜 , 牛学恩 , 党中勤
2018, 50(6):1-5.
摘要:目的:探讨利胆退黄汤对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一次性灌胃α-萘基异硫氰酸盐(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溶液(5 mL/kg)造模,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造模48 h后,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是10、20、40 g/(kg·d),阳性药组给予茵栀黄颗粒1.6 g/kg灌胃,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分析血清指标、肝脏组织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观察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排列无序不规整,显点状或灶性坏死,轮廓不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窦变大,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炎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细胞大小大致相等。与阳性药组比较,利胆退黄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善较明显,血清中ALT、ALP、AST、γ-GT、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TC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利胆退黄汤可降低调节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TBA的水平,且疗效优于茵栀黄颗粒。利胆退黄汤可能通过调节NTCP、BSEP mRNA的表达来改善胆汁淤积大鼠的肝胆功能。
2018, 50(6):6-9.
摘要:目的:研究鱼藤素诱导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程序性坏死的作用。方法:应用Hoechst33342/碘化丙锭(PI)染色荧光显微镜、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鱼藤素作用前后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鱼藤素作用前后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RIP1和RI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鱼藤素组可见大量坏死细胞,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坏死率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检测发现,鱼藤素组细胞可见细胞核肿胀外突,染色质凝聚成块,核膜周边聚集形成大量坏死小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鱼藤素组细胞RIP1和RI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结论:鱼藤素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VCR细胞后,诱导其出现细胞程序性坏死,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 50(6):10-13.
摘要: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液及Nogo胞外肽端残基1-40(NEP1-40)对SD大鼠脑梗死大脑皮层及血清中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健康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NEP1-40组、血塞通组、假手术组及NEP1-40联合血塞通组(P+N组),每组5只。依据改良Longa线栓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8天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术后体质量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变状况及血清、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7、14、28天体质量明显下降;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上升;血清TNF-α、TGF-β1含量上升,IL-10含量下降;脑组织TNF-α、IL-1β、TGF-β1蛋白表达上升,IL-10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NEP1-40组、血塞通组及P+N组大鼠术后7、14、28天体质量显著上升,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血清TNF-α含量下降,IL-10含量上升;P+N组大鼠血清IL-β1含量下降;血塞通组及P+N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下降,TGF-β1、IL-10蛋白表达上升;NEP1-40组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蛋白表达下降,IL-10蛋白表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及NEP1-40通过调整促炎、抑炎因子表达来加快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2018, 50(6):14-17.
摘要:目的:研究参附方对颅脑损伤(TBI)大鼠亚低温(MH)治疗期肺水肿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相应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进行颅脑损伤造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亚低温组、中药组、亚低温加中药组,每组30只。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亚低温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并给予亚低温治疗,中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亚低温加中药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并给予亚低温治疗,每天1次,连用3天。观察4组大鼠出现肺水肿的数量、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并测定肺水肿大鼠的肺组织湿干比,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亚低温组大鼠肺水肿发生率、肺湿重、肺湿干重比、肺组织中IL-6、TFN-ɑ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亚低温组比较,中药组和亚低温加中药组大鼠肺水肿发生率、肺湿重、肺湿干重比、肺组织中IL-6、TFN-ɑ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方可降低TBI大鼠MH治疗期肺水肿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参附方通过自身温阳益气作用拮抗了MH治疗时的阴寒凝滞,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肺水肿。
2018, 50(6):17-20.
摘要:目的:观察利水通窍汤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中耳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孢克洛组、利水通窍汤低剂量组、利水通窍汤中剂量组、利水通窍汤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听泡内注入内毒素制成大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利水通窍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利水通窍汤的浓度分别是1.5、1、0.5 g/mL,按每只大鼠1.05 mL/100 g灌胃;头孢克洛组灌胃头孢克洛的浓度是0.01 g/mL,按1 mL/100 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查中耳黏膜病变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耳鼓室黏膜厚度、中耳黏膜中性粒细胞计数、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水通窍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头孢克洛组大鼠中耳鼓室黏膜厚度、中耳黏膜中性粒细胞计数、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水通窍汤各剂量组与头孢克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通窍汤可以抑制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减轻由内毒素引起的中耳黏膜水肿,从而抑制中耳炎症反应。
2018, 50(6):21-24.
摘要:目的:探索历代医家运用灸法治疗肺结核的历史沿革,并以现代文献为重点,探讨灸法治疗肺结核的优势及其疗效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古代及近代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医著,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灸法治疗肺结核相关条文和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历代文献均有灸法治疗肺结核的相关记载,且疗效显著;现代临床研究亦表明:灸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减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痰菌转阴率及降级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结论:灸法治疗肺结核起到了增效减毒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2018, 50(6):24-27.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临床文献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穴位配伍规律,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核心处方。方法:检索1980年1月~2017年2月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其中的穴位处方等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中的穴位配伍规律。结果:①共纳入111篇文献、169首穴位处方;②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太冲(113次)、曲池(107次)、足三里(93次)、风池(80次)、百会(66次)等;③设定置信度为0.8、支持度为20,得到65组穴位组合;④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2,得到新方组合12首。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种挖掘和分析针灸选穴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本研究得到的穴位配伍规律和核心处方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2018, 50(6):28-32.
摘要:目的:评价电针治疗面肌痉挛随机对照试验的有效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对纳入的关于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临床随机试验,面肌痉挛患者合计1154例,含治疗组619例,对照组53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电针组总有效率[OR=5.54,95%CI(3.91,7.84),P<0.01],明显优于非电针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电针组明显优于体针组 [OR=5.53,95%CI(2.83,10.81),P <0.01],电针组优于西药组 [OR=5.48,95%CI(2.28,13.13),P < 0.01],电针综合组优于药物组[OR=4.29,95%CI(1.08,17.03),P<0.05]。结论:电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可观,值得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但因纳入文献质量较低,仍需进一步完善针灸临床研究设计,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2018, 50(6):33-38.
摘要:目的: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探讨张学文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张学文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病例147例,共162首方剂,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利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证候以肝热血瘀证为首;常用药物有天麻、川牛膝、丹参、菊花等,甘味药最多,共1 063次,寒性药物占总频次的62.67%。基于熵层次聚类法提取组合出治疗高血压病的新处方共15首。结论:张学文教授从肝以热瘀论治高血压病,疗效确切。
2018, 50(6):39-41.
摘要: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属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多,病位广,病情多变,是急腹症诊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临床上中医药治疗肠梗阻颇具特色,疗效显著。笔者查阅国内近5年相关文献,围绕中药汤剂治疗、针灸、中药外敷等方面,对肠梗阻的中医药治疗进行述评,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2018, 50(6):42-46.
摘要:目的:对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月—2017年9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选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入选标准者采用Cochrane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应用ReviewManager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临床研究,总病例数795例;分析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与单纯应用常规西药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36,95%CI(2.35,4.81),P<0.000 01];复发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1,95%CI(0.04,0.34),P<0.000 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10,0.54),P=0.000 6]。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用药安全性;由于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偏低,有待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提供证据,以进一步验证补中益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8, 50(6):47-50.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文献及CNKI中有关冠心病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及LDA主题模型分别从药物关联性和方剂潜语义分析两个角度对冠心病方剂进行挖掘,分析冠心病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收集冠心病方剂356首,涉及中药318味,药物频次统计结果表明冠心病方剂中的药物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到3个方剂主题,关联规则挖掘得到12个提升度较大的药对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理气祛痰,注重标本兼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冠心病方剂组成,可以发现其组方规律,为临床冠心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18, 50(6):51-54.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挖掘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类、病例报告类、临床研究类等文献,对处方、用药进行频数分析,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对临证特点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12味中药进行分析,确定药物的使用频次,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解表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是麻黄、陈皮、柴胡、半夏、蝉蜕。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演化得出麻黄-半夏-蝉蜕等核心组合。结论:临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重视疏风宣肺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若患者因伏风深潜于肺络且顽固难除,应适当应用虫类熄风药;不论新病久病,都应适当应用调中益气、活血之药。
2018, 50(6):54-59.
摘要:目的: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并提取纳入文献的基线资料,评价文献的风险偏倚;采用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合计纳入27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疗效:腹针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71,95%CI(3.41,6.52),P<0.000 01];进一步对单纯腹针疗法、腹针联合其他疗法进行亚组分析,合并效应量分别为[OR=4.66,95%CI(3.16,6.85),P<0.000 01]和[OR=4.85,95%CI(2.67,8.79),P<0.000 01],提示治疗组的2个亚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M-JOA评分疗效:腹针组改善M-JOA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MD=2.52,95%CI(0.66,4.38),P=0.008]。VAS评分疗效:其中有3个研究的单纯腹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3个研究的单纯腹针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而腹针联合其它疗法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是临床治疗LDH的有效疗法,且腹针联合其它疗法时疗效更佳;但由于本次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参差不齐,该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试验验证。
2018, 50(6):60-64.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据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方剂数据主要来源于CNKI数据库(1956-2016)、CHKD专利全文数据库(2010-2016)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将筛选出的352个方剂辨证分型后予以清洗并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对其证型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352个方剂涉及子证型28种,证候组合109种;28种子证型中,主要为虚证11种,郁证8种;14种核心子证型中,主要为虚证8种,郁证4种;子证型频次较高的7种依次为痰郁>血瘀>肾虚>湿郁>肝郁>血虚>脾虚;子证型的组合模式中频次不少于8次的组合依次为:痰郁-湿郁,肾虚-痰郁,痰郁-血瘀,肾虚-血虚,肾虚-湿郁,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肝郁-痰郁;证候组合中,以肾虚血瘀型、肝郁肾虚型最多,其次为痰湿型、痰血瘀结型和气郁血瘀型。所用中药350味,其性味以温、甘为主,归经以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分别为当归、菟丝子、香附、茯苓、熟地黄、白芍、川芎、丹参、枸杞子、甘草;肾虚血瘀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当归、菟丝子、丹参、赤芍、香附、山药、山茱萸;肝郁肾虚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当归、柴胡、菟丝子、香附、茯苓、丹参、白芍;痰湿型前7味高频用药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当归、香附、川芎、苍术。结论:分析结果显示,肾、脾、肝脏腑功能失调是PCOS主要病机;湿、痰、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病性方面主要体现为虚和郁;补虚和解郁是治疗PCOS的根本方法,而补肾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化瘀是治疗PCOS的主要思路。
2018, 50(6):65-68.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生脉化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内皮素(ET)、脑利钠肽(BNP)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和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LVEF和E/A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心悸、气短、乏力、口干、自汗、盗汗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清ET和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ET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下调血清ET和BNP水平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2018, 50(6):68-71.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与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联合八段锦干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0例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并进行术后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通脉汤联合八段锦干预。2组均观察治疗3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 与气虚血瘀证评分的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SV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LVEF、S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气虚血瘀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多于对照组(P<0.01),气虚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SAQ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5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除外疾病认识程度,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八段锦干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的康复。
2018, 50(6):72-76.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 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疗程7天。比较2组治疗前、第3天及第7天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比值、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CD14+/HLAD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以及7天内死亡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随访28天统计病死率。结果:治疗第3天,对照组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WBC、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 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CD4+/CD8+、CD14+/HLA-DR均高于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DS发生率、7天死亡率、28天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而言,各指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有效调节脓毒症时机体的促炎/抗炎平衡,但对预后并无影响,其临床应用时机及指征尚值得深入探讨。
赵燕民 , 洪丽 , 王献 , 赵莘瑜 , 李珂 , 魏瑞花
2018, 50(6):76-79.
摘要:目的:探讨养生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实验组给予养生益智汤治疗。4周为1疗程,2组均治疗3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修订版(HDS-R)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微管相关(Tau)蛋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83.93%,对照组为66.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MMSE、HD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ADL、MMSE、HDS-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Tau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血清Tau蛋白、Caspase-3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生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痴呆症状,降低血清Tau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18, 50(6):80-82.
摘要: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祛瘀汤。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效果,记录凝血-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7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D-二聚体(D-D)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 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3项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升高或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改善症状体征,促进纤溶和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血栓形成。
2018, 50(6):83-86.
摘要:目的:观察六郁汤辅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 0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高血糖和血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 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合辛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六郁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 A NS S)评分、血糖及血脂相关指标的变化,计算胰腺β细胞功能指数(H om 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 om a-IR),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P A NS S总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及P A NS 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 B G)、餐后2 h血糖(P 2h B G)、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c) 水平及观察组H om a-IR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 om 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 B G、P 2h B G、H b A 1c水平及H om 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H om 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及脂蛋白A(L P 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 C、T G、L D 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 D L-C及L P 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糖及血脂紊乱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9 2.68%和9 0.24%,对照组分别为7 6.19%和7 1.4 3%,2组高血糖及血脂紊乱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六郁汤辅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高血糖和血脂紊乱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
2018, 50(6):87-89.
摘要:目的:观察脑血管受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不同体质脑血管受损人群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0例脑血管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王琦教授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标准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人群的中医体质,比较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左侧与右侧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m ean)、平均血流速度(Vm ean)、特性阻抗(Zcv)、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结果:脑血管功能受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排序: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阴虚质>特禀质>平和质。男性痰湿质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脑血管受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的均为痰湿质,瘀血质次之。痰湿质患者左侧Qm ean、Vm ean、Zcv、RV、DR优于右侧(P<0.05),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气虚质患者左侧Qm ean、Zcv、RV、DR优于右侧(P<0.05),阳虚质患者左侧Qm ean、RV、DR优于右侧(P<0.05)。结论:脑血管功能受损人群以偏颇质为主,痰湿、瘀血是易感因素,男性患者痰湿质较女性更为多见,易感体质患者右侧脑血管弹性较差、血液黏稠度较大、血流速度较低。
2018, 50(6):90-92.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微丸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2例,2组均采用常规救治措施,对照组加用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微丸与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 C S)评分、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的8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 C 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 C 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正常时间、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救治措施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微丸与注射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可使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意识、肢体功能等在较短的时间内逐步恢复,达到了快速醒酒、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2018, 50(6):93-95.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 0例寒热互结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5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丙二醛(M D A)水平的变化,统计2组的幽门螺杆菌(H p)转阴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 3.3%,对照组总有效率7 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脘胀痛、痞满烦闷、食少纳呆和嘈杂反酸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 p转阴率为9 1.1%,对照组H p转阴率为7 1.1%,2组H 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 O D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M D 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 O D水平高于对照组,M D 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寒热互结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H p转阴率及临床疗效。
2018, 50(6):96-98.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半夏泻心汤。观察2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口苦反酸、四肢不温、胃中嘈杂、大便时溏时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 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 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月,研究组复发率2.63%,对照组复发率24.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胃溃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2018, 50(6):99-101.
摘要:目的:观察和胃化湿方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予和胃化湿方治疗。记录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治疗效果,观察肠道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 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2组上腹疼痛、餐后饱胀感、早饱感、上腹灼烧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均达到健康正常人水平,观察组上述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化湿方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调节肠道微生态。
2018, 50(6):102-104.
摘要: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 P N)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丙二醛(M D A)、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0例D P 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组予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血清中M D A和S O D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0.9 1%,对照组总有效率7 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 NC V) 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 NC V)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 NC V和S NC V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 D 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 O 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 D 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 O 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D P N疗效显著。
2018, 50(6):105-108.
摘要:目的:观察强骨活血汤联合鲑鱼降钙素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7 2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骨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近期康复情况、血清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密度及安全性。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 8.84%,高于对照组8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血清骨钙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骨密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肿时间、愈合时间及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骨活血汤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提高骨钙素水平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增加骨密度,且安全性高。
2018, 50(6):109-111.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热内扰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 0例。观察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方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最大流速和平均流速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9 0.0%,高于对照组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颅多普勒彩超血流参数左侧椎动脉最大流速(L VA-Vs)、左侧椎动脉平均流速(L VA-Vm)、右侧椎动脉最大流速(R VA-Vs)、右侧椎动脉平均流速(R VA-Vm)、基底动脉平均流速(B A-Vm)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热内扰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的最大流速和平均流速。
2018, 50(6):112-114.
摘要:目的:研究阳和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KO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阳和汤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评定2组的症状积分,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MP-12和MMP-9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12%,对照组为80.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hs-CRP、IL-1β、MMP-13、MMP-12和M M P-9均较治疗前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hs-CRP、IL-6、IL-1β、MMP-13、MMP-12和M M P-9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汤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内相关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
2018, 50(6):115-117.
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膏配合内服当归活血液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 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 5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理疗等处理;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当归活血液口服及三黄膏外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3、5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评分及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并于第5天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第1、3、5天,2组VA 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5天联合组VA 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组9 7.8%,对照组9 3.3%,2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配合内服当归活血液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有良好的疗效。
2018, 50(6):118-120.
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T W P)联合白芍总苷(T G P)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 A) 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R A患者7 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3 9例。对照组给予单独T G P治疗,观察组给予T W P+T G P方案治疗,均持续治疗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相关免疫指标表达变化和症状改善情况,并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研究无中途退出或脱落病例。2组治疗后C D 3+、C D 8+有明显升高,C D 4+、C D 4+/C D 8+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和压痛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用药较为平稳,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 W P联合T G P可有效改善R A患者免疫功能和症状体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
2018, 50(6):121-123.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 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 8.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 S V)、时间平均流速(T M F V)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血管搏动指数(P I)、阻力指数(R 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P S V、T M F V均高于对照组(P<0.05),P I、R I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骨伤手法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天麻钩藤饮治疗。
2018, 50(6):124-126.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疏肝汤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卵泡不成熟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阴虚兼肝郁气滞型卵泡不成熟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于月经结束后的第4天开始服用益肾疏肝汤,联合组以益肾疏肝汤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Insler评分、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及妊娠率,治疗前后的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 S H)、雌二醇、孕酮、促黄体生成素(L H)]水平。结果:联合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成熟卵泡数多于对照组,Insler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血清F S H、雌二醇、孕酮、L 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采用益肾疏肝汤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肾阴虚兼肝郁气滞型卵泡不成熟性不孕症患者,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卵泡成熟率与妊娠率,临床疗效确切。
2018, 50(6):127-129.
摘要: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联合组采用坤泰胶囊配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 H)及促卵泡激素(F S H)水平的变化,采用更年期K up p erm a n评分法评估2组症状改善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L H及F S 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L H及F S 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更年期K up p erm a 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更年期K up p erm a 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缓解症状,且用药安全。
2018, 50(6):130-132.
摘要:目的:观察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 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瘙痒评分、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 2.5%,对照组总有效率7 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的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 L T)、谷草转氨酶(A S T)、总胆汁酸(T B A)、直接胆红素(D B il)、间接胆红素(IB il)及总胆红素(T B 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6项生化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基础上加用利胆汤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及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2018, 50(6):133-135.
摘要:目的:观察先天定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 5例,对照组予常规处理配合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先天定坤汤加减,1周为1疗程,共治疗4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 1.11%,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 0.00%,总有效率为84.4 4%。2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前,2组VA 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 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 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处理配合电针基础上加用先天定坤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2018, 50(6):136-138.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纳入9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 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及体征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 A)下腰痛评估量表评分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7.8%,观察组总有效率9 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行走、疼痛和麻木、生活及工作能力、直腿抬高试验、压痛及膝、跟腱反射评分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行走、疼痛和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压痛评分与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JO A下腰痛评估量表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 L)受限、膀胱功能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脊椎的稳定性,增强脊柱功能,从而有效减轻腰痛症状,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
2018, 50(6):139-142.
摘要: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疗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9 2例衣原体感染性慢性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 6例,对照组给予左氟氧沙星片治疗,研究组给予保妇康栓联合左氧氟沙星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 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 和超敏C-反应蛋白(h s-C R P) 水平,疗程结束后评价2组的宫颈炎疗效,随访患者治疗结束6月后的宫颈炎复发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 2.7 1%,高于对照组的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2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2组T NF-α、h s-C R P、IL-1、IL-2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宫颈炎复发率10.4 2%,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左氧氟沙星片单方治疗,保妇康栓联合左氧氟沙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更有效地降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提高宫颈炎治疗的总体疗效,预防病情复发,且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妇科临床推广使用。
2018, 50(6):142-144.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 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阻滞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 5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苍附导痰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 H)、促卵泡素(F S H)及睾酮(T)水平以及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 4.3%,高于对照组的7 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 H、F S H、T与L H/F S H均较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88.6%,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显著,不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体内激素得到有效恢复,还可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妊娠率。
2018, 50(6):145-148.
摘要: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健脾理肺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支气管哮喘所致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支气管哮喘所致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 0例。对照组仅给予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支气管哮喘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理肺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疗效、胃肠功能改善情况、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 7.50%,对照组总有效率9 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理肺方在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上具有其优势,可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还可减轻炎症反应。
2018, 50(6):148-150.
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2组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中医症状的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及随访6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6.67%,对照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22%,随访6月复发率为1.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随访6月复发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8, 50(6):151-153.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汤内服加汤药原液超声雾化法治疗干眼病肺阴不足证临床疗效。方法:将9 5例确诊为干眼病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1例采用中药内服加超声雾化治疗,对照组4 4例采用爱丽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 U T)、泪液分泌试验(S 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 L)的情况。结果: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 6.08%,对照组7 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B U T、S It、F L及症状积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清肺汤内服加汤药原液超声雾化法治疗干眼病有效,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爱丽滴眼液。
2018, 50(6):153-156.
摘要:目的:探讨清润养目方治疗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160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0例(80眼)。对照组予羟糖甘滴眼液点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颗粒配方清润养目方口服。2组均治疗14天,比较治疗前后及停药15天时的干眼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 F S)评分、泪液分泌量(S It)、泪膜破裂时间(B U T)等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干眼自觉症状评分、C F S评分、S It值、B U 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5天时,2组干眼自觉症状评分、C F S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增加(P<0.05),S It值、B U T值均较治疗后有所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7 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52.5%,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颗粒配方清润养目方治疗角膜屈光术后所致干眼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有助于减轻患者眼部不适症状,改善患者视觉质量。
王丽娜 , 肖丽梅 , 李静 , 梁瑞丽 , 邢海娇 , 杨继军
2018, 50(6):157-159.
摘要:目的:观察背部刮痧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A 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 0例A R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刮痧组采用背部刮痧疗法;药物组口服氯雷他定片。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及伴随症状积分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1周后、2周后、4周后鼻症状总积分表(T NS S)评分、鼻部伴随症状总分表(T NNS 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段T NS S评分、T NNS S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困倦反应,1例恶心不适,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未见异常。结论:背部刮痧能有效改善A R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018, 50(6):160-162.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口腔科就诊的口腔黏膜白斑患者7 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 9例。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加局部使用维生素A D制剂治疗;治疗组口服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局部使用维生素A D制剂治疗。疗程均为3 0天,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斑变化情况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 4.87%,高于对照组7 4.3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斑最大直径和黏膜白斑数目均有改善,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白斑最大直径和黏膜白斑数目、Ig A、Ig M、Ig G变化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口腔黏膜白斑有明显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
2018, 50(6):163-165.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幽门螺杆菌(H 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肝胃郁热型H 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 GⅠ),P GⅡ及胃泌素-17(G-17)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 5.0%,实验组总有效率9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G-17、P GⅠ及P G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17、P GⅠ及P G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G-17、P GⅠ及P 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肝煎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H p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增强胃肠道功能。
2018, 50(6):166-168.
摘要:目的:研究柴菊桂枝汤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小儿发热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予中药柴菊桂枝汤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治疗,2组均治疗4天。治疗后,检测2组C-反应蛋白(C R P)水平,比较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C R P复常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4天,2组C R P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后1天、2天,观察组C R P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3天、4天,观察组C P R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2组退热时间、C R P复常时间及伴随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 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1.6%,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菊桂枝汤在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方面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泱悦 , 朱向定 , 田遂芬 , 高静 , 陈达 , 徐景利
2018, 50(6):169-172.
摘要:目的:观察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9 1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常规护理和安慰剂穴位贴敷,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每天1次,治疗从化疗当天开始至化疗结束(一般为3~7天)。比较2组患者化疗开始后12 h、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呕吐发生率、呕吐程度、恶心发生率、恶心程度。结果:化疗开始后12 h、第1天、第2天,试验组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时,试验组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化疗开始后各时间段,试验组呕吐程度均较对照组轻(P<0.05);试验组恶心发生率及恶心程度亦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姜汁法夏散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2018, 50(6):173-175.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升白汤联合深部热疗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 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7例和对照组3 6例。治疗组采用升白汤内服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可君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3周白细胞总数(W B C)、血红蛋白(H b)、血小板(B P C)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率。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2组W B 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治疗组W B C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3周,治疗组W B 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周,对照组H b、B P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H b、B P 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升高(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1.9%,对照组为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9 4.6%,对照组为6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白汤联合深部热疗对化疗后骨髓抑制有改善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W B C、H b和B P C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2018, 50(6):176-179.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扶正散外用脐疗联合透灸足三里、吴茱萸贴敷涌泉三种疗法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于化疗开始应用托烷司琼注射液预防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扶正散脐疗,回旋灸透灸足三里及吴茱萸贴敷涌泉穴的三联疗法,2组均治疗6天为1疗程。结果:2组治疗后消化道反应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 2.9%,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恶心呕吐、食欲丧失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腹泻上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扶正三联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CINV临床疗效良好,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缓营养状况的下降。
2018, 50(6):179-181.
摘要:目的:观察龙竭散外敷疼痛处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3 3例。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治疗;观察组在规范化癌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龙竭散外敷疼痛处,治疗14天为1疗程,均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患者疼痛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止痛药物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 S)评分各级评分、平均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痛药物使用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恶心Ⅰ度2例,呕吐Ⅰ度1例;对照组恶心Ⅰ度7例,Ⅱ度1例,呕吐Ⅰ度1例。治疗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5.56%,对照组2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Ⅲ度便秘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竭散外敷能辅助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癌性疼痛,能减少止痛药用量、减轻恶心呕吐和便秘等不良反应。
2018, 50(6):182-184.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干预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 6例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在放射性治疗期间,每天三餐后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含漱,观察组应用康复新液进行含漱,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前后的口腔黏膜反应分级情况及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 S)]与口腔黏膜反应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口腔黏膜反应即消失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NR 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NR 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康复新液漱口能够有效减轻鼻咽癌放射性治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症状,减缓患者的口腔疼痛,缩短病程。
周宇姝 , 招柏明 , 张晓轩 , 龙顺钦 , 杨小兵 , 吴万垠
2018, 50(6):184-188.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健脾理气抑瘤方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 C 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 1例晚期H C 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接受体外高频热疗分为联合治疗组及中药组。联合治疗组采用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健脾理气抑瘤方口服治疗;中药组单纯采用健脾理气抑瘤方治疗。均接受3周期以上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 C R)、疾病进展时间(T T P)、总体生存期(O S)、美国东部协作组(E C O G)体力状况评分(P S)及不良反应。截至2014年3月3 1日,脱落1例,纳入统计4 0例,2组均20例。结果:2组近期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D C R为25.0%,中药组D C R为15.0%。联合治疗组略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 T P为4.5月,中药组为3.1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O S为6.6月,中药组为5.5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P 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P S评分降低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未出现明显的血液学、胃肠道及肝肾毒性反应,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健脾理气抑瘤方能够延长晚期H C C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体生存期,同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健脾理气抑瘤方,二者联合治疗具有协同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2018, 50(6):189-192.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推拿配合腰三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 O D)、α 1-酸性糖蛋白(α1-A G P) 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将7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3 8例。对照组采用电脑中频理疗配合穴位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推拿配合腰三针治疗。治疗1月为1疗程,均治疗3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量S O D和α1-A G P水平,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 S)及O sw 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 D I)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疼痛及功能障碍评分。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7 3.7%,观察组9 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 O D及α1-A G P水平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S O D水平高于对照组,α1-A G 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疼痛强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VA S评分、O D I总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 S评分、O D 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睡眠、旅游、生活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推拿配合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调节血清S O D、α1-A G P水平,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2018, 50(6):193-195.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各26例。2组均采用中风常规针刺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以及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2组患者肩痛改善程度,肩关节主动前屈、主动外展活动度。结果:2组肩痛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 2.3%,对照组65.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 M A评分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动前屈、主动外展评分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针刺七星穴结合透穴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较只用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肩痛、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2018, 50(6):195-198.
摘要:目的:观察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 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IB S-D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 0例。试验组采用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IB 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 SS S S) 及IB S生活质量量表(IB S-Q O 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IB S-S S S及IB S-Q O 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以上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氏补火生土法配合脐疗治疗IB S-D脾肾阳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安全。
2018, 50(6):199-202.
摘要:目的:观察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智能电针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用药,并嘱咐其谨遵医嘱,向患者家属强调家庭照护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观察组则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3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 A NS 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 S E S)、中医证候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 Q L S)等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 A NS 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后2组G S E 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评分及S Q L 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良好。
2018, 50(6):203-20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睡眠剥夺大鼠脾脏TLR4/NF-κβ信号通路上关键因子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β(NF-κβ)、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 和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 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进行睡眠剥夺后,安定组腹腔注射安定注射液,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神庭,每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5天后采用RT-PCR检测大鼠脾脏TLR4、NF-κβ、IRAK1、TRAF6和miR146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脾脏TLR4、NF-κβ、IRAK1、TRAF6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脾脏miR146a的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和电针组大鼠脾脏TLR4、NF-κβ、IRAK1、TRAF6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安定组大鼠脾脏miR146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电针组大鼠脾脏miR146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大鼠体内miR146a的表达,进而负性调节TLR4信号通路,最终达到对固有免疫应答的调控作用,减轻睡眠剥夺对机体的损害。
2018, 50(6):206-208.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3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干预,2组均干预3天。记录术后首次排便和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后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 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 2.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天,2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2组4项症状评分均较术后1天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熨配合耳穴贴压护理能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2018, 50(6):209-211.
摘要: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P S 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P S 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 3例。2组均予双抗、降脂、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再予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 S 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 S S及H A M 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 S S及H A M 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 6.7%,观察组总有效率9 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P S D,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抑郁程度。
2018, 50(6):212-215.
摘要:急性肝衰竭是临床上危急重症之一。笔者在梳理历代中医辨治思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深入探讨急性肝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指出“邪实”盛极、正气在极短时间内急遽受损而至“本虚”,进而出现“邪实本虚”并存的病机演变特点;据此提出“祛邪为主,兼以扶正”的基本治则,临床治疗需从祛邪(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与扶正(补益正气)两个方面切入,并应密切注意病情快速转归,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肝衰竭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8, 50(6):220-222.
摘要:通过追溯中医学胃气的概念,探究胃气理论在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内涵,分析了保胃气理论与现代胃肠功能保护、肠内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保胃气对危重病治疗的指导作用。并以温扶阳气,补土保元;辛开苦降,调脾和胃;通腑泄热,化瘀扶正等治法为例,阐述了保胃气理论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2018, 50(6):223-224.
摘要:胃癌是西医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西医所讲的胃癌指原发于胃的恶性肿瘤,从脏腑经络辨证上看与中医“胃”病并非等同。分析胃癌发病的症状特点,发现其与“肝”“脾”二经密切相关。所以认为胃癌以西医胃为病变核心,在复杂多变的病情变化中,以中医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把握主要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便不会迷失诊疗方向,且对其治疗可以“温阳散寒”为核心治则。
2018, 50(6):225-227.
摘要:《伤寒论》太阴病治则为“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而四逆汤为少阴病主方,太阴病进一步发展,正气进一步减弱则发为少阴病。说明这一治则是仲景以疾病发展的眼光来确立的。同时四逆汤中的干姜、炙甘草实为治中焦脾胃之药,反映了疾病进展至全身阳虚阶段必须要顾护中焦脾胃的思想。门九章教授发现,多种系统的大病进展至后期,呈现功能虚衰状态,此时必须注重顾护脾胃,以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甚至四逆汤等方为基础进行化裁,皆能起到良效,并据此提出“大病以胃”思想,实为对仲景思想的深入理解,对临床用药尤其是对大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8, 50(6):230-233.
摘要: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针刺量学定律贯穿整个中风病的治疗过程。笔者总结了针刺治疗中风病有关针刺治疗介入时机、针刺时刻、取穴、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间隔时间及疗程等量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就量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作了一些探讨。
2018, 50(6):238-240.
摘要:正文:慢性肾衰是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迁延不愈,出现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乃至衰竭的结果,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常伴随腰酸乏力、恶心呕吐、水肿、少尿甚至无尿等表现,可归于中医学水肿、肾风、肾劳等范畴。本病发展至晚期常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1]。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突出的优势,尤其对于中晚期患者,大黄制剂通腑泄浊及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肌酐、改善生存质量[2]。李顺民教授是深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其活用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突破了通腑泄浊治疗慢性肾衰的局限性,根据中医病机及辨证特点,总结出健脾益肾,补益泄浊;宣畅三焦,调气泄浊;发汗利尿,行水泄浊;祛瘀解毒,通腑泄浊等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明显,现分述如下。
王琳 , 许民栋 , 张立志 , 何燕玲 , 汤小荣 , 刘荣 , 指导:许能贵
2018, 50(6):240-242.
摘要:正文:中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已成为全球第二致死率和致残率疾病[1],在我国其发病致死率居首位[2],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占中风的87%[3]。缺血性中风是针灸治疗的特色和优势病种,长期以来受制于中医“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束缚,理论上始终未能有所突破,临床上未能形成系统的针对缺血性中风发病全程的针灸整体治疗方案;基础研究受制于技术瓶颈,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许能贵教授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医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许教授一直从事中医针灸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0余年,以许教授为首的团队从1996年开始以缺血性中风为突破口,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以理论构建-临床实践-基础研究为总体思路,开展了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全面系统和深入规范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2018, 50(6):243-245.
摘要:正文: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率在0.1%~3%[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风团伴瘙痒,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以上,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2],相当于中医学的瘾疹[3~4]。西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主要与自身免疫和慢性感染相关[5]。致敏原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寻找致敏原的意义并不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制定的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和2014版)中,对于慢性荨麻疹的西医治疗推荐使用抗组胺制剂,疗效不明显时可增加药量或多种药物联用,甚至可使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邓燕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研室教授、副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病,她认为单纯用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常常疗效不显著,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抗组胺制剂的“依赖现象”,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具有疗程长、容易复发、副作用大等缺点。中医认为瘾疹发病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6]。中医药能有效防治慢性荨麻疹,临床上主要通过中药内服,兼以外治,辅以针灸、耳穴等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明确瘾疹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配合抗组胺制剂的规范化使用,显得格外重要。
2018, 50(6):245-246.
摘要:正文:周继友是济南市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济南市名老中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陈伯咸教授嫡传弟子,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第三代传人。周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始终坚持临床、教学、科研并举,对中医内科疾病颇具造诣,尤其对脾胃肝胆病的诊治潜心研究,屡起沉疴,其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华当代名人辞典》。脾胃病多因饮食自倍,感受外邪,情志所伤所致,虚实寒热,尤当详辨。脾胃病之治法:脾宜升则健,胃宜降而和[1],脾贵在调,胃贵在养。现代医学表明:中医学脾胃病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免疫、遗传学等方面有极为显著的相关性[2]。
2018, 50(6):247-248.
摘要:正文: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将精子通过非性交方式放入女性生殖道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技术。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人工授精方法为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即在女方排卵期间,将洗涤处理后的精子通过导管经宫颈管注入宫腔内授精。朱南孙教授系海派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国医大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朱教授自幼秉承家学,临诊衷中参西,博采众长,行医至今75年余,在中医药干预IUI方面经验尤为丰富。笔者有幸伺诊朱教授,现将其中医药干预IUI的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通过验案一则与同道共飨。
2018, 50(6):249-250.
摘要:正文:吴良村是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吴主任见解独到,特别在改善肺癌患者症状的治疗上取效甚验。笔者随其临诊1年余,受益匪浅,现就吴主任诊治气阴两虚型肺癌的经验整理如下。
2018, 50(6):251-252.
摘要:正文:中风又称脑卒中,可分为局部中风和全身性中风,一般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或感觉障碍、意识障碍、口歪眼斜等特征,并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突发性和严重性,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1]。中风恢复期是急性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2],此期虽已暂时渡过危险期,但一般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期的治疗对于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国家级名老中医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载,在许多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神经内科疾病方面,更是拥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笔者有幸跟随马教授学习,收获颇多,特介绍其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
电话: E-mail:139002863@gzucm.edu.cn;
新中医 ® 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8773号